您的位置:首页 ->> 政经访谈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用健康文化在农村挤走“脱衣舞”

http://www.CRNTT.com   2015-04-24 09:29:12  


  中评社北京4月24日电/文化部23日通报了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2·15淫秽表演案”和江苏沭阳“2·27淫秽表演案”,并表示将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

  一段时间以来,“脱衣舞”等违法演出在农村地区时有发生,这类违法经营行为扰乱了农村文化市场经营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笔者长期在全国农村调研,早在十年前就在某些农村地区亲眼见过“丧事上跳脱衣舞”现象,这在很多地区甚至成为一种“新风俗”。

  这种恶俗现象的出现有非常复杂的原因。一方面,农村地区“脱衣舞”等表演形式,明显受到城市消费主义的影响。消费主义文化的特征是它受市场支配,讲究感官刺激,并不注重文化内涵。据一些文化学者的研究,一些发达地区在经济起飞时期也有类似的农村文化现象,如上世纪80年代的台湾农村流行“大篷车”。最近十多年来,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这为城市消费主义文化的入侵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农村已经发生异化的伦理秩序也促成了低俗文化的传播。很多农村地区呈现出原子化特征,社会交往因缺乏地方性规范而失序,人们陷于恶性的面子竞争之中。在婚丧嫁娶等仪式性场合进行淫秽表演,仅仅是为显示主家有“面子”,却失去了礼仪的庄重性。

  简言之,因中国农村正处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原有的文化网络已无法维持农村秩序。破坏性农村文化的滋生几乎是全方位的,如一些农村地区老年人自杀率不断攀升,农村邪教迅速传播。从战略上看,我国农村和发达国家农村有很大区别。发达国家让农村基本成为了城市生活的组成部分,农村的经济、文化各方面基本上都融入了城市,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农村文化。而我国的农村很大、农村人口也多,很有特殊性。

  由于农村是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农村文化是保持农村活力的前提,面对当前农村滋生出的“怪现象”,农村文化建设亟需新思路。

  首先,农村文化建设不能仅仅依靠“文化下乡”去完成,还应充分调动农民自己的主动性,创造属于当代农民的文化形态。现如今农村人的物质生活改善很大,农民的思想和精神也更开化。相对于以前封闭的状态,现在农民应该更能接受建设性文化的引导,也更具备创造有主体性的文化的条件。无论城市中的文化人,还是农民,在物质生活提高之后,他们也都会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并且希望借此获得承认和尊敬。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