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经访谈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从人口发展的角度来讲城镇化

http://www.CRNTT.com   2013-04-11 08:53:29  


 
  3.以人口城镇化促进中等收入群体的持续扩大

  (1)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是一个大目标。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标志是中产阶层或者说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中共十八大正式提出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只要城乡居民收入年实际增长能达到7%~7.3%,这个倍增就没有问题。问题在于,现在人口中只有23%左右是中等收入群体,大部分是低收入群体,如果到2020年还是收入差距扩大基础上的倍增,那么这个“倍增”也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第一,不会形成中产阶层为主的消费群体。第二,不会形成一个橄榄形社会结构。只有中产阶层或者叫中等收入群体占较大的比重,消费群体才稳定,因为中等收入群体是消费主力军,是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者。同时,橄榄形社会结构的形成,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第三,中产阶层需要更多的公共信息和公共参与。

  过去由投资拉动型增长方式带来的城镇化,使得低收入群体占大头,贫富差距比较突出。我的理解是,实现这个目标,不是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基础上的倍增,而是中等收入群体的倍增:即在目前大约23%的基础上,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到2020年努力达到40%以上,由此使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到6亿人左右。中等收入群体从3亿增长到6亿,对于中国消费市场的扩大和稳定、对中国社会结构、对中国走向共同富裕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也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体。所以城镇化能不能够促进中等收入群体的持续扩大是一个重要目标。

  (2)人口城镇化是重要载体。由于工业收益与服务业收益远高于农业收益,发达国家历史上中产阶层的形成,主要缘于人口城镇化及其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从中国的现实看,未来10年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重要的基础和支撑在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转型。

  第一,人口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是中等收入群体快速形成的过程。未来5年左右,只要以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的相关改革能够取得突破,新增城镇人口将达4亿左右,成为新增中等收入群体的“后备军”。

  第二,人口城镇化必然拉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中等收入群体的快速增长,尤其是白领阶层的快速增加。以美国为例,随着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白领阶层的规模从20世纪40年代的1000万左右上升到20世纪70年代的5000万,30年间扩大了5倍,1980年白领阶层已占全部劳动力的50%以上。如果中国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明显加快,未来10年,服务业比重有望达到60%左右,服务业就业占比有望达到50%以上。按照这个预测,到2020年全国劳动就业人口大约为9.3亿,其中在服务业就业的人口将不少于4.5亿。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就业人口规模的扩大,将明显拉动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提高。

  第三,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将使一定比例的农民工和农民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新生力量。未来几年,如果城乡一体化的相关政策与体制安排到位,保守地估计,到2020年,新增中等收入群体大概在3.1亿以上,中等收入群体的总规模有望达到6亿人左右。

  4.人口城镇化过程取决于三大突破

  (1)收入分配的突破。我几年前提出从国富优先走向民富优先,过去中国很穷,需要通过政府动员,迅速把国家经济总量做大,这个目标我们做到了。那么,现在要实现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建立一个稳定的利益结构和社会结构,靠什么?靠藏富于民,多数人或者相当一部分人成为中产阶层才能够保持稳定消费主体以及形成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才能支撑消费驱动型增长、公平发展以及社会进步。民富优先是经济社会转型的需求,如果还是本着过去集中力量把国家总量做大的思路,并不适合下一步发展大趋势。

  (2)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突破。比如养老问题,20年以后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大概接近欧洲的主要国家。一个稳定的社会保障体系,对消费有明显拉动作用,养老有保障当然就敢去消费,如果不知道20年后会是什么状况,就不敢消费。消费驱动取决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3)重点领域改革的突破。上面谈的所有这些事情都取决于改革的突破,也就是说人口城镇化问题更多涉及到中国的体制和技术创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