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经访谈 】 【打 印
中缅油气管道 呈多赢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09-06-24 08:06:32  


中缅石油管道将提升中国的能源安全水平
  中评社香港6月24日讯/《大公报》今天张敬伟“中缅油气管道呈多赢格局”。作者认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证实,中国与缅甸的油气管道九月将全面开工。这将是继海上进口、中哈石油管道与中亚天然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后,中国第四大能源进口管道。这条输油管道意味着中国能源多元化的成果,也有助于破解所谓的‘马六甲困局’。”文章内容如下:
 
  中国能源交通线大都通过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黄金水道马六甲海峡。据统计,每年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有5万艘船只,运载着占世界运油量一半的原油及占世界贸易量三成的商品。在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近140艘船只中,近60%是中国的船只,而且大部分是油轮。中国所需80%左右的中东石油靠这条航道运输。一旦某个敌对国家控制了这条水道,中国就会被卡住永续发展的咽喉,这就是困扰中国的“马六甲困局”。

             化解“马六甲困局”

  这个困局的核心是能源问题,又牵涉到地缘政治的复杂因素。2004年以来,中国逐渐成为能源消费大国,占全球石油消费份额也从31%急升到全球半壁江山的程度。目前,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在2008年已接近50%,进口原油1.79亿吨。破解这一困局,必须通过多元化的能源战略来实现。

  一是建立中国的石油储备;二是通过在泰国开凿克拉地峡绕开马六甲海峡。这些措施都有很多弊端,如都面临着资金花费巨大的问题,最少的输油管道也要耗费10亿美元左右。还面临着美国因素的影响,如即使能够开凿克拉地峡,因为美国和泰国是盟友也面临着潜在威胁。如果中马石油管道要通过第三国印度,中印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竞争的矛盾,也不现实。此外,上述应对之策还有气候恶劣、地理环境复杂的难题,中国花费的成本和时间很难符合预期目标。

            促进西部大开发

  除了上述举措外,中国还计划修建石油、天然气管道或铁路。中缅、中俄、中哈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建设为最佳选择。去年,中石油与缅甸政府和大宇联合体在缅甸新首都内比都签署了缅甸海上A1、A3区块天然气销售和运输谅解备忘录。该谅解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中缅天然气合作项目全面展开。拟议中的中缅建跨境输气管道终于敲定蓝图,通过这条道路使化解中国的“马六甲困局”成为可能。联想到不久前中俄、中巴美元换石油计划,以及利用金融危机国际原油价格下调增加石油储备的努力,中国能源安全有了重要保障。

  更重要的是,中缅油气管道是中印韩缅四国协同合作的结果。这种多赢局面具有多维的可行性:首先,中、印、韩三国都是能源消耗大国,都有强烈的能源诉求,三方合作共建能源通道符合多方利益。其次,中缅关系良好,印度、韩国和缅甸也没有历史恩怨和现实矛盾。因此,四国合作在缅国境内建输气管道,形成韩、中、缅、印到印度洋的直通管道,既有助于中印韩三个经济大国对缅甸的经济奥援,促使封闭落后的缅甸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局。其三,此番中缅天然气项目施展开之后,运送原油的中缅石油管道将更加受到瞩目。

  谋划中的中缅石油管道西起缅甸西海岸,途经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从瑞丽市进入中国境内,最后抵达昆明。作为配套项目,一座千万吨级石油炼化基地将在昆明建设。这将有力地促进中国西部大开发。

          缓解东北亚矛盾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一旦这条通过缅甸的跨境输气管道顺利开通,对能源苛求强烈的东北亚国家而言,要比通过马六甲海峡节省大量的交通顺运输成本,缓解东北亚国家的能源危机。而在最近几年,东北亚的中日韩三国在能源竞争中已经呈现出多败俱伤的格局,除了让俄罗斯待价而沽外,也引发东海区域的领土争端。2004年6月,虽然在中国的牵头下中日韩和东盟10国发表了亚洲能源合作的框架文件《青岛倡议》,但由于三国过于倚重马六甲海峡,因此能源合作的进展不大。中印韩缅共建跨境输气管道的共识,也有助于吸引日本的介入,使亚洲重要的经济体形成能源合作的共同体,有力地纾缓了亚洲国家争夺能源而产生的矛盾。

  就此而言,中缅跨境输气管道是一条促进亚洲主要经济体繁荣的生命线,是一条和平管线,也使大国争夺的马六甲海峡减少了擦枪走火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