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九二共识”达成30周年,首先要讲清楚它的大本大源和历史经纬。 |
中评社香港11月12日电/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义虎教授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11月号发表专文《“九二共识”:定海神针与通关密码——写在达成“九二共识”30周年》,作者认为:纪念“九二共识”达成30周年,首先要讲清楚它的大本大源和历史经纬,讲清楚它的本意和本相。任何解释都要符合历史事实,不能糊里糊涂地依从假象,不能任由某些人对历史事实选择性地进行裁剪,更不能任由别有用心的人歪曲否定。讲清楚大本大源和历史经纬的最好做法,是用“一中原表”(“一个中国,原版表述”)取代或覆盖其他各种说法。在3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过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都证明,“九二共识”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功能,这就是:它具有定海神针和通关密码两大神功。所谓定海神针,就是“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共同政治基础,既是大陆方面与国民党进行政治互动的共同基础,也是与岛内其他各个政治势力互动往来的共同基础;有了这个共同基础,就有两岸和平、台海稳定,就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所谓通关密码,就是“九二共识”是两岸双方建立和维持政治互信的基础,是打破彼此政治僵局,让你过关通行、步入正道坦途的关键所在。关于“九二共识”,以前我们对其定海神针的作用强调的较多,现在还应该强调其通关密码的特殊功能。强调通关密码的重要功能,也需要大陆方面进一步发挥历史主动和进取精神,在解决难题方面展示春秋智慧。文章内容如下:
今年是“九二共识”达成30周年。几个月来,两岸各界都举办了一些纪念活动和研讨会,尤其是大陆方面举办的这类活动比较多,出席层级和会议规格都很高,显示出罕见的重视程度。作为两岸关系的共同政治基础,作为两岸建立政治互信、进而进行高层政治互动的基石,“九二共识”曾经和已经发挥了极其重要、无可替代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两岸关系发展,使两岸经济合作、社会交往甚至政治互动诸方面均取得过丰硕的而且实实在在的成果。但令人遗憾的是,自2016年5月民进党上台执政以来,由于其不承认、不接受“九二共识”,两岸关系的共同政治基础发生动摇,两岸关系发展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倒退,陷入程度非常严重的政治僵局;而且,由于民进党当局在岛内推行“渐进式台独”路线,大搞“去中国化”,且加大“倚美谋独”、“亲美抗中”力度,两岸间的敌对状态和敌意成分被人为加强。在此情形下,“九二共识”的未来命运如何,它是否能够继续作为两岸关系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否能够确保即便在政党轮替的情况下也可让两岸之间建立起政治互信?可以说是备受瞩目。值此“九二共识”达成30周年之际,两岸各界在怎样进行纪念和研讨,人们从中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启发和警示,就是一个值得深度探讨和再度认知的重要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