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中评智库:台湾青年政治态度与趋向

http://www.CRNTT.com   2021-12-26 00:02:23  


 
  (一)台湾青年政治态度是影响岛内政治格局重组的重要因素

  一是沦为政党竞争工具。台湾青年积极通过政治参与表达政治态度的变化以及对台湾社会日渐增强的影响力引发蓝绿阵营的竞相争夺。国、民两党都专门设置青年工作运作机制,制定体系作战方案以赢得青年选票。民进党一直注重经营青年群体,通过基金会、训练营、培训班等方式增进与青年的联结,同时在党内释出职位选任能力突出的青年并推选曝光率高的青年参加选战。国民党因受“百年老店”,作风官僚形象拖累,对青年吸引力不如民进党。但在选举连番滑铁卢的情况下,国民党开始推行党中央年轻化、青年工作机制化、青年政策实效化,效果尚待观察。然而在“病态化”台湾民主选举态势下,青年选民的选票多数沦为政党竞争的工具。台湾青年的政治素养和鉴别分析力,亟需进行正向引导与全面提升。

  二是推动第三势力的发展。台湾社会尤其青年群体早已厌倦蓝绿恶斗,但受两党制固化的影响,第三势力的发展受困于制度限制难以冲破藩篱,推动体制改革。然近年来,由于青年力量的加盟,第三势力有崛起之势,立法机构四个党团中青年筹组主导的“时代力量”党占有一个名额,以青年群体为主要支持力量的“白色力量”领军者柯文哲筹组的民众党占有一个名额。尽管目前仍难以扭转民进党一党独大的局面,但仍能在重要议题上对民进党形成牵制作用。

  三是民粹主义主力军。民粹主义抬头是全球性政治现象。台湾地区在90年代开始的政治动员,种下了民粹主义的祸根。台湾地区选举政治下出现的泛政治化的趋势,已经逐步演变成为激进的、自私的、敌对的社会运动。在选举政治中,短期利用驱逐长远利益,各种治理(就业、高等教育、选举制度等)的困境,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支持的政治意识和观念,裹挟绑架误导台湾青年。台湾青年政治倾向多逆主流社会并具有反政府、反建制、情绪化特性,且厌倦传统政治人物与政治运作,期盼“魅力型领导人”的出现,往往容易被利用成为台湾民粹主义现象中的支持主力。台湾地区的“野草葺”“反核四”“白玫瑰”、“太阳花运动”等运动,不断滋生和鼓励着台湾地区民粹主义思潮的发展。台湾地区2016年的“大选”就是典型的民粹运动式选举。在整个选举的过程中,参与其中的台湾青年表现出情绪化、组织化和信息化动员的运动式特质,又缺乏核心、体系化的意识形态和稳健、理性的政治价值观,并深陷其中。

  四是提升公共政策关注度。青年群体关注台湾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远超过统独议题。台湾地区的政经发展困境首先波及青年群体。失业率攀升、物价上涨、高学费、高房价,再加上就业不稳定、薪资低下、劳动保障有限及福利削减等风险,使台湾青年普遍面临“失业、低薪、贫困化”的生活困顿与生存危机。在政治参与高涨带动下,台湾青年积极通过制度内方式如“公投”、质询等以及非制度方式如街头抗议等提出相关社会议题,主张“世代正义”和“分配正义”,争取影响政策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对民进党执政形成制衡与监督作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