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智库:拜登对华策略跌撞中调整

http://www.CRNTT.com   2021-04-06 00:07:36  


 
  特朗普执政时期的2018年中,美国学术界突然兴起对华政治热战,建议特朗普政府效法当年对付苏联的政治战套路来对付中国,以期望取得同样战略效果。预计拜登政府亦会重拾政治战理念,结合环境条件变化,对付崛起中的中国。给中国政府贴上“威权主义”标签,攻击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治国理政理念,在国际上勾画思想理念阵营鸿沟;抹黑中国对外输出意识形态和制度模式,塑造“中国模式威胁论”,激发国际反感和反对;歪曲中国对外政策,散布“中国威胁论”,恐吓各国;推进泛意识形态化政策,不但组织“民主国家联盟”,而且在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非政治领域组织或支持意识形态一致国家联盟,制定完善内涵意识形态色彩的规则条款,排除、排挤、限制中国;挑拨利用中国内部社会问题和群体认知差异,扰乱中国。在民主党执政时代,美国对意识形态武器的运用无疑会更加泛化。

  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美国对华意识形态战是手段不是目的,颠覆社会主义制度、促使中国改旗易帜不是美国对华政策和国家战略的终极目标,遏制中国崛起才是。这是一个自信矛盾的逻辑,但美国对外政策的本质如此。理想主义逻辑要求美国向“威权主义国家”推销“民主人权”,但现实主义逻辑又惧怕“民主人权”给对手带来强大。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中坦言:“如果他(指戈尔巴乔夫)在国内的巨大改革获得成功,那么我们在21世纪将会面临一个更为繁荣和富饶的苏联。那时,它将成为比今天更难对付的敌手。”(理查德·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 朱佳穗等译 长征出版社1988年9月第1版P14)极为危险的是,美国如果把对华意识形态战作为解决国内问题的重要抓手,将对中美关系造成长远伤害。

  与一般人的想当然认知相反,乔治·凯南并不主张美国输出意识形态,他对美国灌输甚至强迫他国接受其价值观的做法表示过强烈质疑。活了101岁的乔治·凯南至死都在追问“美国外交政策中那些神圣不可侵犯的想当然的观念。美国能否维持一种不受国内狭隘利益集团钳制的明智的外交政策?美国真的能为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国家树立典范吗?在什么情况下海外军事干涉值得美国付出鲜血和金钱?……如果华盛顿追求更为孤立或者至少更为谨慎的策略,美国和这个世界不会变得更好吗?”(乔治·凯南着 弗兰克·科斯蒂廖拉编 曹明玉译 《凯南日记》中文版 中信出版社2017年6月版P64)遗憾的是,美国当政者没有一位能听取其忠告并做到这一点。唯独特朗普声称不输出意识形态,但实践中他打“意识形态牌”的力度不比其前辈差。

  四、对华政策的阳谋:联盟战略动员

  这一点是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阳谋”、最赤裸裸的部分。就是建立国际统一战线应对中国,战略上塑造大小“八国联军”围攻中国态势,制约中国。联盟战略是拜登政府对华政策中与国内治理并重的行动两大起点之一。拜登上台后的首轮密集外交活动重点,就包括集中说服一些国家共同应对中国。而不是像特朗普那样,一方面敲诈各国,另方面又要求各国追随美国联合对华极限施压。在拜登团队看来,这种直接路线手段既不专业、极为幼稚,又乏谋略、极为短视。拜登2月4日的演讲中说:“美国回来了。美国的同盟是我们最伟大的资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