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两会专访:王志民谈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17-03-03 00:27:39  


 
  王志民: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风险,我想至少有六大风险:

  一是部分国家政治与安全局势不稳定,面临政治转型且受外来势力影响较大,如果发生政权更迭,将会导致政策改变。比如,中国是斯里兰卡最大的援助国和投资国,但援助项目和投资项目基本上都是在前任总统任期内签署的,新总统上台后便重新审核这些项目,致使该项目拖延相当长的时间。

  二是虽然某些国家国内局势总体稳定,但中央政权难以控制一些地区局势,反政府组织实力强大,如缅甸存在少数民族地方武装(民地武),巴基斯坦存在恐怖势力,这些均威胁着中国投资。

  三是某些国家有着大国复兴的梦想且民族主义倾向严重,虽然政府愿意接受中国投资,但民间对中国投资有反感情绪,如印度、越南,甚至包括乌兹别克斯坦。

  四是中国投资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多,周期长,对未来预测和把控难度相当大。

  五是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影响不可低估,对一些国家的内部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导致投资环境恶化。

  六是法律风险和国内腐败问题影响经济合作。一些沿线国家法律制度尚未与国际接轨,规则意识薄弱,监管机制缺失,劳资关系复杂,政府相关部门寻租现象严重,投资存在不确定性。就中国自身而言,还要防止中国企业之间恶性竞争,要引导中国企业“抱团出海”,以形成联手共进的竞争态势。

  中评社:有观点认为,“一带一路”的目的就是中国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您怎么看这个观点?

  王志民:其实,国际产能合作伴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两次承接世界范围内的产能转移实现了经济腾飞。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抓住了国际上以轻纺产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大力发展加工工业,形成了中国自身的比较优势;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难得机遇,极大地促进了机电产业的发展,使我国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这两次产能转移主要是由外向内,中国面临的是自身接受与否的问题,而本轮产能转移主要是由内向外,战略抉择和实施的难度更大,需要与相关国家达成共识,并要有相应的合作机制保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