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以供给侧改革推动全面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6-02-28 08:22:16  


 
  新一轮改革要有新观念

  文章分析,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后,中国新一轮改革面临与改革开放初期不同的形势和环境:国际环境变了,自身地位变了,技术环境变了,发展阶段变了,人口素质变了,体制环境变了等。在新的环境下,改革的对象变了,改革的内容变了,改革的重点变了。新一轮改革要树立人本改革观、全面改革观、公正改革观、创新改革观、持续改革观五大新观念。

  新一轮改革要有新的观念,具体表现:

  一是要树立人本改革观。从“满足人”、“依靠人”和“引导人”三个方面树立人本改革观。所谓“满足人”是指改革不能为改革而改革,而要从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出发推进改革,用人民需求的满足程度来检验改革的成效。所谓“依靠人”是指改革不能只成为少数领导者或少数精英的事业,而要成为绝大多数国民的共同事业,充分依靠全体国民来推进改革。所谓“引导人”是指改革的主要对象——制度要成为激励人的合理合法行为、约束人的不合理不合法行为的手段,通过改革形成良好的制度秩序。

  二是要树立全面改革观。要认识到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社会改革、生态改革等,而且各子系统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改革不能长时间在经济改革上“单兵突进”,今后要按照“十八大”要求,协调推进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社会改革、文化改革和生态改革,协调推进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协调推进不同区域的改革试验等。

  三是要树立公正改革观。要正确处理好不同阶层、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权益关系,正确处理好改革推进者与被改革者之间的关系。改革要尽可能公平、公开、公正地进行,改革不能成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实现个人或小团体权益的手段,改革的成果要让全体国民共享。今后的改革要尽可能减少过去常用的特区政策、倾斜政策、优惠政策和不平衡发展思路,而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按照国民待遇原则、公平竞争原则,按照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和城乡统一制度的方向,推进公正改革。

  四是要树立创新改革观。要认识到改革不仅是促进发展的创新手段,而且改革本身也需要创新。改革本身创新包括改革内容创新、改革模式创新、改革思路创新、改革手段创新等方面。改革总是特定时空的改革,过去行之有效的改革不见得未来也行之有效,此地行之有效的改革不见得彼地也行之有效,因此改革必须因时因地制宜,必须不断进行适应性创新。今后改革的创新要重点围绕如何全面、协调、公正推进人本改革而进行。

  五是要树立持续改革观。时代在前进,环境在变化,制度不断出现新的不适应,故改革永无止境,必须树立持续改革观。对我国来说,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远未将制度理顺,而且近年来随着改革步伐放缓,新的矛盾不断出现,新一轮改革的迫切性日益凸显。即便是这一轮改革得到深入推进,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问题还会产生,新的改革需求还会出现,改革未有穷期。

  新一轮改革要有新突破口

  文章强调,新一轮改革的突破口选择应是从最重要、最核心的地方,即各个主体之间的权利配置入手。突破口一是政府改革;突破口二是企业改革;突破口三是居民改革。

  首先,必须明确,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寻找改革突破口,与改革开放初期寻找改革突破口,有了很大不同。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寻找改革突破口主要是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选择的,故我们采取了“先农村后城市、先沿海后内地、先增量后存量、先双轨后单轨、先体制外后体制内、先经济后政治”的改革路径。总之,遇到难题或硬骨头先绕开走。而现在改革已经到了深水区,已经被逼到了墙角,要碰硬了,要触犯既得利益了,再绕开走行不通了。因此,新一轮改革的突破口选择应是从最重要、最核心的地方入手。最重要、最核心的地方就是各个主体之间的权利配置。权利优化配置的基本方向是“限制公权、增加民权,减少管制权,增加自由权,消除特权、维护平等权”。下面主要从政府、企业和居民三个主体来讨论改革的新突破口。

  突破口一是政府改革。按照优化权利配置的方向,政府改革的思路可以概括为:“减权力、减机构、减人员、减税费、增责任”,即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经济管理权力,精简政府机构和人员,减少企业和居民的税费负担,增加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的责任。这是我国下一步改革的主要突破口。

  突破口二是企业改革。垄断行业中的国有企业是改革重点,其改革的思路可以概括为:“限范围、削特权、增上交、加责任”,即:要限定国有企业的范围,主要经营具有外部性的公共产品,即专注于公众需要但民营企业不愿意干的公共产品生产;削掉垄断行业中国有企业的特权,包括行业进入的特权、垄断土地资源的特权、垄断信贷的特权、垄断定价的特权等;增加国企利润的上缴,国企资产是全民共有的,不能仅为国企内部的小利益集团所用,必须惠及全民;增加垄断行业中国企的社会责任,国企占有大量的国有资源,又有那么多的先天优势,故必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突破口三是居民改革。居民改革的方向是遵照宪法,将居民变成现代居民,使每个居民享有居民权利和义务。具体思路是“还权、增利、担责”。“还权”是指按照宪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赋予居民应有的产权、自由选择权和平等交易权。“增利”是指通过税费制度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等,减轻税费负担,增加工资收入、财产收入和福利保障待遇等。“担责”是指按照责权利对称原则,居民要承担现代居民应负的纳税、遵纪守法、诚信等社会责任。

  新一轮改革要有新招数

  文章称,当前我们不仅要加快推进改革,而且要对改革本身进行创新。改革也有一个科学改革的问题,也有一个创新的问题,也有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问题。改革也有好的改革和不好的改革,还有伪改革。所以,我们要追求好的改革,要对改革进行改革。

  第一,创新改革理论。以前我们的改革理论主要是渐进改革、双轨制改革、增量改革等。今后我们要推进科学改革,因此要在人本改革、全面改革、公平改革等改革理论方面进行创新。

  第二,创新改革组织。以前有国家体改委,后来变成了体改办,再后来就并入到了国家发改委,但发改委的改革职能较弱,远不能胜任今后推进全面改革的需要。因此,必须进行改革组织创新。“十八大”后已设立了改革的协调机构——中央深改组。中央深改组是中央层面的机构,作为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改革的协调机构,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创新改革规则。也就是说改革也要按规则进行推进。改革要用法治的方式推进,改革试点的成果要上升到法治层面。那些不适应新一轮改革需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尽快进行修订。

  第四,创新改革规划。就像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一样,制定各个层次的改革规划,通过规划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路径、具体措施、路线图和时间表。而且,这些改革规划也要创新,包括创新改革规划的实施主体,创新改革规划的内容,创新改革规划的实施方法,创新改革规划实施的考核办法等,总之要使改革规划落到实处。

  第五,创新改革试点。改革需要进行试点,但改革试点的目的不是为了各地方去争取特权和优惠。改革的正确方向应是让各个地方、各个主体公平竞争。我们要通过试点搞一些去特权优惠的“真改革”,而不是去搞一些获取特权优惠的“伪改革”,改革试点也要努力创新。

  第六,创新改革方式。要将改革的顶层设计与群众的首创精神相结合,光强调哪一方面都不行,这是一个改革方式选择的问题。还有存量改革和增量改革的关系问题,我们首先要优先进行增量改革,以减少改革的阻力,但同时也要对存量下决心进行改革,如果存量老是不动的话,那么增量改革也将难以顺利推进。

  总之,只有通过以上措施对改革本身进行创新,或者对改革本身进行改革,树立改革新观念,找准改革新突破口,我们才有可能推进科学改革,才有可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化解难题,才有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