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北大专家: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几率较大

http://www.CRNTT.com   2016-01-25 11:14:24  


  中评社北京1月25日电/[笔者认为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几率较大。除非果断推动新一轮重大改革。中国政府在改革阻力和难度不遑多让的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都成功推动了改革,创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我们衷心期待这一次会做得更好]

  中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近年来学界和政策界广泛讨论的话题。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去年4月在一次校园演讲中说,中国在未来的5~10年内有50%几率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引起各方热议。笔者也想谈谈自己的观点。

  现有文献中并不存在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统一定义。美国教授艾肯格林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视同为经济增长失速,即经历一段较长的高速增长期(增速大于3.5%)后进入一段较长的低速增长期(前后增速相差至少2个百分点)。北大王勇教授给出的判定条件是,人均收入的平均增速在长时间内不显着高于同时期的发达国家,亦即收入水平未实现赶超。上述定义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中艾肯格林强调与本国的过去进行比较,王勇强调与同期发达国家进行比较。笔者以为两者的结合即为完整的定义,换句话说无论是增长失速还是赶超失败,都足以让我们怀疑一国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收入的核心是产出,产出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讨论。中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涉及到的是产出的趋势性变化,更适宜采用供给面分析框架。大而化之地说,供给面分析将增长的源泉归纳为两点,一是有效要素的积累,二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进步。前者可通过要素数量的增加(如物质资本的积累)或要素质量的改善(如人力资本的提升)实现。后者有很多实现途径,最受重视的是技术进步。

  增长文献的一个基本共识是,人均产出的可持续增长只能通过TFP的进步或要素质量的改善实现,而无法通过要素数量的增加尤其是物质资本的积累实现,因为后者受制于边际产出递减的铁律。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曾在“亚洲奇迹的神话”一文中旗帜鲜明地指出,若干东亚经济体(不含当时的中国)长时间的高速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物质资本积累实现的,因此不可持续。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