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转型期的经济金融化陷阱

http://www.CRNTT.com   2014-12-10 08:41:34  


  中评社北京12月10日讯/沪深股市由局部牛市演变而成的超大行情成了年内中国经济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基于资金与政策驱动的A股狂飙,让跑步入市成了2014年冬季中国资本市场的风景线。近日,摩根大通等国际投行显着加大了吹高沪深股市行情的分贝,预言沪深股指会在未来18个月里上涨一倍。德银分析师则将沪深A股列为当下全球表现最佳的资产。国内以国泰君安、申万等为代表的投行亦不落人后,甚至有分析师号召大家卖掉房子买股票。

  中国证券报发表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文章称,应当说,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整体表现在主要经济体中一直疲弱的沪深股市出现修复性上涨是资本市场运行的一般逻辑。以人民币计价的上证综指今年以来累计39%的上涨幅度看似很高,也创下了过去40个月以来的新高,但就A股的价值中枢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而言,似并未出现大偏离。只是还应当看到,今年以来沪深股市的增长逻辑脱离了其本身发展所需的经济基本面,是在股市内生性缺陷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善,整体经济运行处于弱势区间里取得的。若没有各路资金的疯狂赶集,没有相关政策的某种配合,超万亿规模的成交天量及金融股一路暴涨的景象是无法想象的。实际上,这其中暗含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一旦有实力的参与主体获利离场,暴涨暴跌的市场轨迹或许将在不久之后重演。

  文章表示,建设强大的资本市场是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向产业与资本强国迈进的一般逻辑安排。沪深股市在市场制度建设和市场规范发展上超越日本股市并最终比肩美国股市,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但是,对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新兴经济体而言,如果在实体经济体基础尚未夯实,支撑经济金融化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不健全不发达的情况下,就将经济发展重心放在极易滋生系统性风险的虚拟经济领域,无异于本末倒置,饮鸩止渴。

  就连竭力唱高沪深股市的摩根大通也承认,中国经济面临着如何实现再平衡,房地产调整,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地方债风险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摩根大通并建议中国要在推进财政与行政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土地政策以及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有所突破。换句话说,中国经济既要推进结构性改革,更要在经济战略转型方面取得根本性突破,不然的话,中国经济有可能在次优增长轨道上长期徘徊。

  文章认为,中国经济面临的诸多深层次问题,既是过去30余年里粗放式增长的陆续表达,也是经济活动中金融工具比重不断提升的结果。谁都知道,中国长期以来依靠政府主导的投资与出口驱动的经济增长如今已经面临巨大的天花板,投资效率的边际递减与日益严重的产能过剩是两个棘手难题。不过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未找到投资率与投资资本收益率之间的新平衡点。另一方面,随着实体经济金融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消费金融化和金融产品衍生化趋势的显着加强,货币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越来越成为经济活动的主导力量。相应的,信用创造以及基于信用创造的乘数效应的不断放大,金融脱媒现象开始出现,于是中国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央行的货币投放,越来越依靠资本市场的无休止创新与炒作,越来越依赖风险极大的房地产业支撑。时至今日,央行已经难以遏制广义货币(M2)的增长,中国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倒挂正在加剧中国经济的系统性风险。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