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稳增长是中国经济主要目标

http://www.CRNTT.com   2014-12-08 09:15:39  


  中评社北京12月8日讯/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国货币政策的任何举动都牵连着世界的神经,宏观调控的风向也考验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定力。

  中国央行上月底宣布降息,连日来,A股市场持续上涨,一些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明显放大,“日光盘”再现深圳。

  经济参考报发表时评人刘欢路文章称,两年多来首次降息的系列连锁反应,引发了市场对“稳健的货币政策或将转向宽松”的猜测,也有市场人士担忧,货币政策将陷入“通过以推动物价上涨、房地产复苏等方式刺激经济发展”的泥潭。

  对此,央行副行长胡晓炼明确强调,此次利率调整仍属于中性操作。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改变,不能轻易理解此次降息是货币政策的放松。来自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信息亦显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同时将“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文章表示,一般而言,在经济增长放缓,对深入改革和就业稳定造成较大压力时,稳增长、稳就业会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接近年尾,一系列“啃硬骨”的改革措施已在关键领域启动。在第三季度GDP增长率降至7.3%,10月宏观数据依显疲态,PPI数据则连续32个月下降,市场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降息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出台。通过降低实体经济行业经营成本,使金融企业在加大竞争的同时让利,让其选择更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年中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在当前经济平稳运行、但下行压力仍较大的情况下,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落实好已有政策的同时,深化金融改革,用调结构的办法,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

  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对明年中国经济工作作出部署。有专家分析,“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仍将是经济工作会议需要统筹处理好的五大关系。其中,“稳增长”的地位仍将突出。

  改革与发展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事实上,全面深化改革亦需在经济稳定合理增长的背景下开展,一定的经济增长可以为宏观调控提供政策空间,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有效开展,才能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释放潜力、增加动力。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