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童年的消逝:网络时代的孩子们

http://www.CRNTT.com   2014-06-02 08:41:29  


  中评社北京6月2日讯/如今已经进入了网络信息的时代,中国的网民达到4亿多,其中青少年是主力军。我们一面感叹如今的孩子生活真好,有着前辈们不能比拟的物质与信息;一面震惊于现在孩子的早熟与放肆,惋惜他们似是而非的童年生活。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论述了电视媒体时代童年的消逝。时至今日,少年儿童们的“童年”又是一番怎样的状况呢?

关于“童年”的产生

  波兹曼指出,“童年”的概念直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才被提出,而在这之前的中世纪,“童年”是不存在的。由于15世纪中叶印刷术的发明而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符号世界,这个全新的符号世界要求确立一个全新的成年概念,因此“儿童”便从成人的世界中被驱逐出来了。“自从有了印刷术,未成年人必须通过学习识字、进入印刷排版的世界,才能变成成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必须接受教育。”波兹曼又指出,“并且像一切社会产物一样,它的持久存在并不是必然的。”这指的是,在电视媒体盛行的时代,成人的世界被毫无保留地向儿童开放,结果儿童原本十分珍视的“读写、教育、羞耻心”则变得一文不值,这直接造成了“儿童”概念的趋于消失。

  波兹曼认为是技术的出现将儿童与成人区别开来:在印刷时代,儿童必须先学会识字,才能走向成人化。他同时也提出疑问,“有没有一种传播技术具备某种潜能,足以保持童年存在的需要?”波兹曼自己给出的答案是,“唯一具备这种能力的技术是电脑”。因为“为了设计电脑编程,人们基本上必须学习一种语言。这意味着人们必须掌握复杂的分析技能,类似于一个完全有文化的人需要具备的技能”。这样的观点在当今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了,广大受众早已告别了电脑编程的时代,那些复杂的程序代码只出现在工程师的电脑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