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市场失灵了?

http://www.CRNTT.com   2013-09-27 11:12:51  


 
  以污染这一典型的“外部效应”为例,传统教科书的说法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污染,伤害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但企业不必支付居民的医疗费用。负的外部效应没有反映在企业的成本上,低成本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导致排污量大于“社会最优”值,市场失灵了,这里的“社会最优”当然指的是“完全竞争”市场中的最优。这时政府要出面干预,或者向企业征收污染税,补贴居民;或者监管企业的生产,将排污量控制在“社会最优”水平附近。

  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思路,他认为外部效应和市场是否“失灵”无关,而是个体成本和社会成本之差引起的问题。由于不必为污染支付费用,企业的生产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因而具有过度生产和过度污染的倾向。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案是明晰产权,将外部效应内部化,令企业的成本等于或接近真实的社会成本。如立法规定,居民拥有呼吸清洁空气的权利,企业为了排放污染,就不得不事先征得居民的同意,而居民同意的前提当然是企业赔偿居民的损失,包括生活品质的下降和医疗费用的上升。近年来我国民众的权利意识不断提高,以各种方式公开表达自己的诉求,要求停建居民区附近的化工项目,迫使企业将项目迁往人口较少的边远地区。在增加企业成本的同时,减少污染的社会成本,从而缩小了企业成本和社会成本之差。如果污染的外部效应完全内部化,企业的成本等于社会成本,问题便得到解决而不需要政府介入,并不存在“市场失灵靠政府”的逻辑。

  那么,为什么在各国经济中,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仍是普遍现象呢?实际上,科斯并不一概反对政府的作为,而只是说,处理外部效应、公共产品等经济问题不需要“市场失灵”的概念。一旦将问题诊断为“市场失灵”,人们就将注意力转向政府,视政府为救星,以政府干预为唯一的替代方案。然而在现实中,政府通常既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更不是最好的方案。

  如上面的分析所示,为了控制环境污染,起码还可以考虑在明确权利前提下的民间协商和补偿。仅当民间协商涉及的人较多,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使当事人感到难以承受,也就是交易成本过高时,政府的干预才具有相对优势。但我们不要忘记,政府也是有成本的,例如官员的工资和维持政府运行的费用、干预和监管本身带来新的“外部效应”、政府经营的效率损失,以及管制和审批滋生的贪腐寻租成本。如果民间协商和政府干预的净收益都是负的,最优对策就是保持现状!无论人们对现状有多么的不满,无论人们认为现状是多么的不可接受,改变现状将使社会遭受更大的损失。

  教科书中另一经典的“市场失灵”是公共品的供应,如公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根据亚当.斯密的定义,公共品指社会需要,但由私人公司经营又不能赢利的产品和服务。对此,科斯问道:基础设施是公共品吗?一定要由政府经营吗?在《经济学中的灯塔》一文中,科斯深入研究了英国航运灯塔系统几个世纪的演变历史,发现19世纪中叶的灯塔大部分是由私人建造的,并且一半由私人公司维护和运行,另一半归属政府授权的私人机构,从停靠港口的过往船只收取费用。灯塔其实并非公共品,而是可以产生利润的私人产品。科斯毫不客气地指出,众多教科书用灯塔作为公共品和“市场失灵”的案例,因为这些作者从未研究过现实中的灯塔是如何建设和维护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