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王冲:中国对外援助60年变迁史

http://www.CRNTT.com   2010-06-14 08:33:56  


1964年1月,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索马里首都群众大会上宣布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世界知识出版社提供)
  中评社北京6月14日讯/中国商务部的预算让不明就里者有些吃惊。4月6日,商务部公布了2010年度该部门的财政收支预算信息,支出总额为151.57亿元。其中,外交支出是占比最大的支出项目,总额高达140.6亿元,而对外援助总额为130.85亿元,占财政拨款总支出89.8%。

  几乎与此同时,联合国和美国政府在纽约举行了一个海地重建筹款会议。超过50个国家共捐助了53亿美元。但中国仅捐助了150万美元,与冈比亚和摩纳哥差不多。5/6月号的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揶揄说,这些钱甚至还不够买上海郊区的一栋别墅,中国花钱的方式与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全球大国的地位越来越不相称。

  中国数额巨大的对外援助,究竟去了哪里?起到了什么作用?是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中国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在变,对外援助的思路和理念也应该与时俱进了。

对外援助曾是“严肃的政治活动”

  中国的对外援助,从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起就已启动。

  据解密的外交档案显示,某某国“要求中国提供”、“请求中国援助”、“请求我给予”、“要求我援建”、“要求我派”,是上世纪50年代我国一些驻外大使馆来电及外交部上送报告中的常见字句。

  1950年7月,我国首任驻蒙古国大使吉雅泰到任不久,蒙古总理乔巴山就向他提出“要求帮助解决劳动力的问题”。这大概是向我国最早提出的外援请求。当时,中方的答复是:“因为国内解放战争尚未结束,动员工人出国是有困难的,这个问题容后考虑。”

  1955年4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首批8200名工人赴蒙。

  在标明1951年5月15日的一份材料上,越方的要求开门见山:“我们正处在青黄不接期间,如无援米必告断炊。因此,恳切要求你们再帮助我们1500吨至2000吨大米,以渡过此难关。”

  到1960年底,中国提供援助的国家还有:朝鲜、柬埔寨、尼泊尔、缅甸、马里、乌干达、刚果、喀麦隆、伊拉克、叙利亚、埃及、阿富汗等,一共22国。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