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大陆对台工作新形势新挑战新作为

http://www.CRNTT.com   2018-07-02 00:21:51  


 
  然而,统一目标并不必然等到中国取得绝对优势时才能实现,外部阻碍的排除不等同于中国实力对美国的超越,大陆全面超越台湾也并不必然意味着和平统一会自动实现。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推进,一方面要妥善解决自身发展中的社会主要矛盾,另一方面必然要面临对外关系及“反独促统”中的斗争,因此如何更好地协调发展与斗争的关系成为重要课题。就综合实力而言,北京自身已经具备了主导“统一”的能力,然而“和平统一”依然是坚定的选项。但和平统一不是盲目的等待,未来应是辩证地将发展、“反独”及“促统”紧密结合起来。“促统”是对台湾同胞的政策,强调主动性、交流性、平等性;“反独”针对国际反华势力和现今的“台独”力量的斗争工作,强调全面性、对抗性和战斗性⑦。不应将各项工作割裂开来而分阶段进行,发展与斗争是一体两面的,只有协同并进,才能相互促进。

  与此同时,大陆虽然具备了对台的压倒性优势,却尚未全面、有效地将其转化为对台湾强大的统一压力和驱动力,尤其是对台湾社会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当前,大陆的实力优势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台湾民众对于大陆“落后”的观感,也在很多方面让台湾民众“认清现实”而产生压力,大陆的发展进步甚至也获得台湾社会的好评,但“认清现实”尚未促进对大陆“建立认同”,“好评”也不等于“好感”。大陆对台湾的军事优势、外交优势,是构成对台湾压力的主要因素;大陆对台湾的吸引力,则主要通过经济优势、文化优势等表现,并且主要通过两岸的各种交流合作实现。事实表明,统一大势中的“统一目标”对台湾的吸引力明显不足,这是推进和平统一进程中的重要短板。所以,大力强化大陆对台湾的吸引力,正是加快塑造统一大势的重点⑧。

  2.“寄希望于谁”与台湾民意变化的对应

  “和平统一”的实现需要在台湾社会内部找到支点,“我们提出过寄希望于国民党、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台湾民众,但是过去几年这些因素都在发生变化。台湾社情民意的变化提出了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就是未来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祖国要实现和平统一,我们要寄希望于谁”⑨。随着台湾当局的“拒统”或“趋独”,当前“寄希望于台湾当局”的可行性降低;民主化的发展使得民众在台湾政治生活与两岸关系中的重要性增强,而大陆“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必然要求台湾同胞的支持,因此“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仍是重要的选项。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如何“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甚至还能否“寄希望”仍是一个难题。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基点首先是要看台湾民众对于两岸关系现状的认知。就台湾民众对于“一个中国”的认知而言,主要体现在国家认同上。多年来,由于岛内分离势力的炒作与操弄,台湾民众在自我身份认知、国家认同上陷入混乱,如岛内历年来民意调查结果⑩显示,自认为是“中国人”的比例总体上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而强调自己是“台湾人”的比例仍然处于高位。其次还要考察台湾民众对于祖国统一、两岸前途的倾向。就民众的“统一”目标认知而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民众在两岸关系的认知和统独立场上开始出现波动,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在台湾前途问题上,偏向统一的比例在减少,而偏向独立和永远维持现状的比例逐渐上升,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增添了变数。

  从台湾民意变迁趋势来看,台湾民众对于两岸关系现状以及台湾政治定位的认知、对于两岸前途以及统一目标的倾向、对于祖国大陆的认同等方面的变化,均与“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期待相背离,两岸青年一代之间所谓“天然统”与“天然独”的民意对抗也引发了两岸有识之士的忧虑。而与具体的衡量指标相呼应的是,在多年来的政治操弄之下,台湾民众的“台湾主体意识”已经被建构起来,所谓的“台湾主体性”基本被接受,维持所谓“不统不独”的现状成为主流选项,这将使得“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效用具有一定的限度。客观评估台湾民意在祖国统一进程中的定位与影响,改善、深化争取台湾民心的工作路径,有效突破台湾民意变迁所衍生的固有约束,将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