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评关注:胡波深度剖析中国海权目标

http://www.CRNTT.com   2016-08-08 00:26:18  


 
  近代海权发展的经验和一般规律

  胡波着重从四个方面来分析。第一,国家综合实力对比是国际海上格局的物质基础。海军成军时间长,花费大,国家要长期保持保证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海军,就需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生产力。不仅规模很重要,质量也很关键。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实力结构才能保证海权的发展,晚清时期的小农经济结构和当前的房地产业显然对海权的发展没太多帮助

  第二,军事技术的发展对海权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海军的每一次发展都源自技术推动。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蒸汽机大大增强军舰的可持续能力;核动力出现后,核潜艇和核动力航母相继出现,海军的战略威慑作用开始凸显。近代以来,军事技术的发展对海权更有利,放大了海权的机动性和远程投送的能力。

  但二战结束后,由于导弹、信息、航天等技术的发展,海权面临陆权和空权的激烈竞争,海权依然很重要,但黄金时期已经过去,远程投送和快速机动不再是海军的专利。

  第三,国际政治的文化总体上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核武器的发展,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以及二战后兴起的和平主义,导致大国之间战争稀缺,就大国间的海上权力政治而言,军事的作用主要在于威慑而非实际战争。。

  第四,地缘因素一直是影响海上格局的一大关键因素,即便军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美国已在发展2小时打遍全球的武器,但考虑到效费比与攻守平衡,技术的发展仍不足以改变距离的障碍或限制,也不足以克服大陆国家先天海洋地理劣势带来的不利。

  一般来讲,大陆国家不易向海洋国家转型,因为大陆国家先天存在劣势。首先是资源分配存在陆海平衡问题,其次威胁上会有双重易受伤害性,经常面临两线作战。根据美国战争学院埃里克森和戈登斯坦的研究,近代以来所有陆海复合型国家走向海洋的努力都失败了。胡波对中国的转型有信心,但他认为,中国走向海洋的过程将非常复杂。

  地缘关系也很重要,英美曾先后拥有世界海上的主导地位,很重要的因素是两国有很多海外盟友。从海洋国家的发展来讲,要走向全球,就必须走向结盟,因为任何国家的自身地理资源和条件都不足以支撑其成为全球性的海洋强国。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