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TPP谈判结束对中国到底是福是祸?

http://www.CRNTT.com   2015-10-14 07:56:52  


  中评社北京10月14日电/TPP谈判结束的消息引爆了国内舆情,假期热点大概只有青岛大虾和屠呦呦获诺奖的两条新闻可以比拟。TPP是福是祸,确实值得掰扯明白。

  南方都市报发表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马宇文章分析,先看看我们对TPP的态度吧。TPP从P4扩展成P12以后,有的人说美国人绕开WTO另起炉灶,贸易、投资自由化标准高则高矣,但12国因此矛盾重重,达成协议前景渺茫,中国可以置之不理;有的人说这是美国人围堵中国的战略措施之一,意图边缘化中国,主张坚决回击。同时,国内也有强烈反对加入TPP谈判的声音,认为我们的开放度已经足够高了,甚至过度开放了,连WTO谈判我们也绝不能再退让,更不用说TPP。2013年以后,我们对于TPP的态度有所缓和,但表示乐见其成;虽然没有实质意义,但也算是为如今我们对于TPP协议的达成“持开放态度”做了铺垫。

  对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一般分析说会影响中国出口减少1000亿美元,但笔者认为其中弹性很大,上可到2000多亿美元,下可到几百亿美元,因为其中还牵涉投资转移问题(笔者粗略估算,相关投资转移可能超过100亿美元),而投资转移,又不仅仅是一个TPP因素决定的。影响最大的纺织服装、信息电子、轻工化工等行业,都存在这个问题。而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与发展,又会大大影响货物贸易效率、风险和收益。

  有人说影响不大,呼吁淡定,1000亿美元不过占中国出口的4%左右。但在目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谁敢说1000亿美元出口影响不大?而对于有关行业、企业来说,更是生死攸关,并且直接影响到数以百万计的就业。若应对不当,必然会对我国经济造成重创,大大影响发展大计。

  文章指出,更应该担忧的是中长期的影响。TPP无疑大大提高了如今的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标准。这可以算是21世纪贸易规则的突破—此前的WTO以及众多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都还基本是建立在20世纪的规则体系基础上的。而恰恰是在劳工标准、环境标准、竞争政策、国有企业、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等这些领域,无论是市场开放,还是管制规则,我们都相距甚远。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还没有完全实现20世纪的规则标准,如今却要面临21世纪规则下的竞争。美国固然是TPP的最大赢家,但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也会借助TPP增强其竞争力,即使不可能跟中国全面竞争,但在某些产业领域,也会成为我们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蚕食我们的优势产业基础。这样的景象,尚算不上危言耸听,但想必也不是反对论者、淡定论者所乐见的吧?

  文章称,利弊分析之后就是建言献策,有人提出轮轴-辐条FTA网络。但签署再多的低标准FTA,对于贸易、投资的促进作用也极为有限,因为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优惠、便利程度,不是显着高于使用成本的协定是没有吸引力的,我们已经签署的12个FTA协议使用率远低于预期很能说明问题。

  文章最后说,或许又回到了那条老路:以开放倒逼改革。但为何非被“逼”呢?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不是我们正在做、主动做的么?“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本质不就是贸易、投资自由化?简政放权,不就是减少政府管制?国有企业改革,不就是让国企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国内国际竞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正是我们建设创新国家的应有之义?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不就是要打破垄断、放开准入、强化市场竞争?保护劳工权益不正是提高民生福利的基本组成部分?维护生态环境不正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些都做到了,包括TPP在内的国际高标准规则,就不会是我们参与国际竞争的束缚,而会是我们健康发展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