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 |
燕京大学校友忆旧时学风 | |
http://www.CRNTT.com 2012-08-12 09:31:26 |
邓之诚讽刺胡适 王钟翰在燕京大学的老师,邓之诚、洪业、顾颉刚三人风格迥然不同,但关系很融洽。王钟翰向邓之诚请教学习的门径时,邓之诚告诉他,有两部书要反覆读,百读不倦,一部是顾炎武的《日知录》,一部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二书都经世致用、治学严谨。洪业曾留学美国,眼界开阔,治学善于中西对比,致力于建立历史学科的规范,培养一批掌握现代史学方法的新型历史学家。顾颉刚则被誉为“中国史现代化的第一个奠基人”,其“疑古”精神对王钟翰后来致力于清史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抗战时期,王钟翰有幸成为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助手。 邓之诚有《骨董琐记》、《清诗纪事初编》等学术名著问世。王钟翰回忆:“邓先生是世家子弟,曾祖是曾任闽浙总督的邓廷桢,曾经协助林则徐查禁鸦片。他年轻时很热情地参加辛亥革命,到处宣传革命。他没有念过大学,但是国学底子深,记性很好,思想也活,作诗作词写文章。我认为他的文章是‘桐城派’,没有过多的之乎者也,叙事简练有起伏,很不错。他作派比较旧式,在燕大的时候还有一个姨太太,以前本来是他的侍女,帮他生了儿子,成了姨太太。所以,那些外国老太太借这个理由去向司徒雷登告状,说:‘这像话吗?都是自由恋爱的时代了。燕京大学里边还有姨太太。’司徒雷登后来找到洪业先生。洪先生就说:‘哎,他是中国的士大夫,中国士大夫都有姨太太,宋朝明朝士大夫请吃饭,每一个人都有姨太太、艺妓陪酒。日本、韩国也是这样。’他还告诉司徒雷登先生,邓先生人品好、学问好,有个姨太太是私生活,不要去管。” 邓之诚常常讽刺胡适、傅斯年,讲课中间就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有两个人,一个姓胡名适,一个姓傅名斯年。他们搞什么学问?胡适就是胡说八道,傅斯年就是附会。” 洪业的风度 洪业在燕京大学教书是另一种风度。王钟翰回忆:“洪先生不讲课则已,一讲课就会引人入胜。他上课说:‘你们睡觉吧!’但是一个人也睡不着。他声音大,经常穿插小故事、小笑话,教室里经常哄堂大笑。洪业先生是比较西式派头,上课时西装革履,叼着烟斗,邓先生则是旧式派头。以前他们出身差不多,都是世家子弟。洪先生到美国留学,会拉丁文、英文、法文等好几种语言。” 王钟翰在燕京大学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是《辨纪晓岚(昀)手稿简明目录》。1936年,中国营造学社印行《钦定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认为那是清代大儒纪晓岚的手迹。洪业看了之后感觉从字体及印文上看,并非纪晓岚之作。王钟翰看了也觉得不是纪晓岚的笔迹。所以洪业让他写一篇文章“辨别”。王钟翰按照洪业的思路,拿印行的《钦定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与纪氏审定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一对照,发现疑点竟然多达100多处。他将这些发现一一整理成文,洪业把文章推荐到《大公报》上发表。王钟翰记得当时稿费是27元,算是很高。他很高兴,就请同学吃一顿。后来,他把文章拿给邓之诚,希望邓先生说几句好话。结果被泼了冷水,邓先生说:“写那么长干什么,几百字就完了嘛。找几条够硬的材料就完了,干什么写两三千字啊?”王钟翰多年后悟出:“后来,我知道了原因,是因为写法不一样。因为洪先生不但是旧式的考据,同时吸取了英美、法国的方法。邓先生还是旧式的方法。邓先生在写《清诗纪事初编》的时候,节衣缩食买了大量诗集,凡是清朝的诗文集他都收集,今天可能买了一部顺治年间的,明天可能收集到一部乾隆年间的,精心筛选了几百部最好版本的诗文,但是他写文章很精炼,就是写他最推崇的顾炎武,也不过是两千字。” 抗战胜利后,王钟翰获得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赴哈佛大学留学。从哈佛大学回国后,王钟翰致力于清史研究,1952年院系调整时调入中央民族大学,由清史研究转入满族史研究,1957年,第一本结集《清代杂考》出版,而后出版《清史新考》《清史续考》《清史余考》,主编《中国民族史》,成为清史和民族史学界的一代名家。昔日燕京和哈佛的学友中,王世襄成为成就斐然的文史专家;周一良成为史学名家,“文革”参加“梁效”,有《毕竟是书生》问世;瞿同祖于1965年回国,被分配到湖南文史馆,除政治学习外,无所事事,1978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任研究员,有《中国封建社会》《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问世;杨联留在美国,成为国际知名的汉学大师,培养的学生有余英时。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