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缅甸:民主的希望还是希望的民主

http://www.CRNTT.com   2011-11-10 14:18:42  


昂山素季日前会见欧盟官员。
  中评社北京11月9日讯/学者陶短房撰文“缅甸:民主的希望还是希望的民主”,文章认为,从表面上看,缅甸这个原本被认为最没希望的国度,如今出现了最令人鼓舞的民主希望,然而就此称之为“民主的希望”,恐怕言之过早。

  从表面上看,缅甸所发生的政治面貌变化,似乎比人们一年前最大胆的假设还要剧烈:报章审查制度即使不能说已经取消,至少算是大为松绑,国内媒体上争鸣、批评和质疑政府的声音不再受到严格限制,针对部分国外网站的互联网封锁业已取消;议会通过了允许独立工会成立的法案,并可能很快通过保障游行示威权的法案;总统吴登盛承诺与“持不同理念和主张的人”合作,宣布了大赦,释放了包括扎加纳在内的数千名政治犯,邀请流亡者回国,并会晤了民主派的精神领袖昂山素季……一时间不但许多原本激烈反对军人专政的缅甸国内民主派转变调门,称“缅甸正在变革”,并转而呼吁国际社会放松对缅甸的制裁,西方舆论也颇多兴奋声调,称“不应对缅甸的民主进步袖手旁观”、“应该给予鼓励”,缅甸周边国家的许多人士更纷纷惊呼,缅甸这个原本被认为最没希望的国度,如今出现了最令人鼓舞的民主希望。

  上述这一切变化,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客观上都为缅甸社会带来了新气象,也有利于缅甸社会的演进和健康发展,然而就此称之为“民主的希望”,恐怕言之过早。

  吴登盛推出的一系列“新政”,都未摆脱1993年启动制宪、2008年5月10日公投、今年1月31日生效的《缅甸联邦宪法》窠臼,按照这部宪法的规定,缅甸三军总司令而非总统为武装力量统帅,军队代表在任何一级议会中都拥有25%的固定席位,这部宪法曾被斥为“让军人专权合法化”的工具,18年来屡屡引发反抗浪潮,如今宪法还是那部宪法,评论却翻了个个。当认定缅甸“无论如何不能摆脱军人专政”时,人们往往会紧盯住宪法草案中的破绽和“埋伏”,认定“一切都是独裁者的欺骗”,而忽略了其中毕竟含有若干积极因素,更忽略了有宪法终究强过没有宪法;而当人们一厢情愿沉醉在“民主的希望”中时,却又会忽略上述种种让步所要换取的,其实是国内外反对派对曾激烈反对的宪法及其所代表的宪法秩序的承认,或者干脆说,是对缅甸军人特权地位的承认。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