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IMF欧美分肥 中国态度谨慎

http://www.CRNTT.com   2011-06-01 08:17:58  


  
  不难看出,欧洲与新兴国家的分歧在于,前者认为IMF总裁这个位子应固定在欧洲手中,而后者则主张国际金融的领导权应反映全球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当然,西方国家中也有持论公允者。加拿大央行前行长道奇就表示,下任IMF总裁的选择,“即使不是来自新兴市场,也至少需要非常了解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纽约时报》的文章也预测,IMF总裁一职“可能历史上首次由经济增长快速的非西方国家的官员担任,以体现全球经济的变革。” 

  作为新兴国家的代表,中国的立场当然也引人关注。外交部发言人5月17日表示,中国认为,应本着公正、透明、择优的原则,选择IMF高级别管理人员。这个表态,并未对新总裁的国家或地区来源有任何倾向,只是表明了选拔新总裁的原则。这显示出中国在此问题上的谨慎与公允。 

  不过,俗话说得好:“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作为全球性国际金融组织,IMF和世界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的领导权,显然不能永远局限于某一地区或国家。现实却是,自上世纪40年代成立以来,这两大国际金融机构的领导权一直被欧洲和美国作为利益“分肥”:IMF总裁一直由欧洲人担任,而世行的11任行长都是美国人。 
  
  客观地说,半个多世纪前这两大国际金融机构成立的时候,欧美占据着全球经济的多半江山,这样的“分肥”也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但近年来,世界经济重心已经大幅向新兴国家转移,后者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而欧美经济则身陷泥潭,难以自拔:美国是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欧洲则被债务危机折磨得焦头烂额。在此情况下,再继续几十年前的陈规旧俗,显然已不合时宜。以IMF为例,其投票权是与各国的资金贡献率直接挂钩的。近年来,新兴国家对IMF的资金贡献份额越来越提高。以中国为例,目前份额已经升至6.19%,超越德、法、英,仅在美国和日本之后。其它如印度、巴西、南非等国的份额,也都比从前明显提高。IMF的总裁选拔显然应考虑这一最新变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