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IMF特权历史 应该终结

http://www.CRNTT.com   2009-10-18 10:01:17  


IMF的角色在世界经济格局巨变的今天需要调整
  中评社香港10月18日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最终目的是通过提高IMF等组织的代表性、执行力和平等参与程度,引导其发展成为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建设性力量。而在迈向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诸多阻力,但无论何种阻碍性力量,恐怕都无法逆转IMF作为特权符号历史的终结趋势。”经济学博士章玉贵今天在《大公报》登出文章“IMF特权历史应终结”,提出上述观点。文章内容如下:

  如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如梦方醒般地寻求扩大“全球最终借款人”的角色,恰恰凸显其过去65年来在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时的角色错位。假如改革阻力相对较小的世界银行迈出了自身改革的关键一步,作为战后世界经济权力符号表征的IMF将越发显得孤立。

  一向喜欢在议题设计上有利于主要发达国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的召开,尽管仍是有关各方的关注焦点,但其地位和影响却在不可避免地下降。或许,西方的财经领袖和金融家们这几天会倍感懊恼。因为假如没有这场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发生,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财经官员肯定仍是本次年会的配角,优越感十足的G7成员国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们大概少不了又要对中国等国的经济政策指手画脚。但是历史不能假设,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既然已成为世界经济秩序变迁的导火索,是很难被人为熄灭的。其实作为头号经济强国的美国已经部分接受了业已发生的全球经济格局大洗牌的事实,并着手为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秩序调整做准备。

                   已成最后堡垒

  如果说,不久前结束的G20匹兹堡峰会初步确立了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框架,那么在即将到来的这个制度安排里,美国不仅不是输家,而且将继续扮演主导角色;但是利益受损最大的可能是实力相对下降的那些二流资本主义强国。也许这些老牌工业强国会抱怨美国的冷漠,但在形势比人强面前,一向信奉实力至上的美国从来都会做出对本国利益最有利的选择。这不,在会议开幕式上,来自美国的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颇富煽情的讲话在发展中国家代表听来会相当受用。佐利克呼吁将发展中国家在世行的投票权比例进一步增至50%,认为世行的改革必须适应正在变化的国际经济秩序。他说,发展中国家是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也是帮助世界经济实现更加平衡发展的关键。因此,世行投票权的安排应该反映21世纪国际经济秩序的新现状,体现发展中国家不断增强的作用,增加其话语权。

  相较佐利克的表态,来自法国的IMF总裁卡恩的心情无疑要复杂的多。尽管卡恩执掌的IMF也呼吁加大对低收入国家援助,并决定将2014年之前的优惠贷款额增加至170亿美元,此外还在IMF计划的特别提款权分配方案中,将约200亿美元提供给低收入国家。但是在备受诟病的IMF治理机制改革问题上,卡恩显然不想迈大步,而是声称: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需要新体系,但IMF职责改革仍无路线图。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拒绝了中国要求IMF建立份额自动调整机制的建议,决定“采用现有的份额公式作为工作的基础”,来实现将至少5%的IMF份额“从代表性过度的国家转移到代表性不足的国家”。其发表的公报轻描淡写地就其自身改革做出了“打算在下次会议上采取一个公开的、建立在资质基础上的、透明的IMF管理层遴选机制”的说明,凸显作为全球经济权力的堡垒。

  不仅如此,IMF还大打全球经济再平衡这张牌,试图转移国际舆论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对IMF改革的注意力。卡恩重拾65年前IMF成立时的初衷,支持建立“储备池”,力图扩大IMF的“全球最终借款人”职责。声称在这样的机制安排下,各国无需再各自积累巨额外储,国际社会亦可有效震慑投机者的攻击。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