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水电比火电更污染”是真的吗 | |
http://www.CRNTT.com 2011-01-10 10:05:58 |
在“环评风暴”里,成为环保大旗的祭品 环保团体积极谋求作为,环保主管部门也亟待确立影响力。2003年后,环评拥有“一票否决”权,此后连续开展了几轮“环评风暴”,并且叫停了西南地区多个大型水电项目。在批评者看来,这些水电项目纯属“误杀”,是环保部门“立威”的牺牲品——“过去我们(环保部)查案都是只抓小的,不仅老百姓不满意,领导也不满意,这次我们抓了30个大项目,社会反响非常好。”“环评风暴”不是正常的监督机制,2008年,“环评风暴”的创始人潘岳痛心疾首的总结说:“行政手段有其自身的弱点,存在着不稳定性、阶段性,甚至还有‘寻租’的可能。”但是,当时环保部的做法是得到了拥护的,水电的口碑那么差,也得从自身找原因。 开发跨国河流时,容易遭受不白之冤 去年初,西南地区大旱,相邻的越南等国旱情也很严重,湄公河水位下降,有人归咎于我国在上游(澜沧江)修建水坝、开发水电,我国申明,“澜沧江水电开发对下游水量几无影响。”要进一步消除下游国家的疑虑,更好的办法是建立信息共享与多边协商机制,主动提供一些水文资料。那么多遥感卫星在天上,推算水量变化并不困难,这并不是什么重大机密。相反,如果沟通不畅,就可能出现受利者并不感谢、受损者怨声载道的现象。 ※水电建设忙“补课”,公共决策要加强 在“减排”的背景下,水电大“补课” 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水电的地位逐步巩固。我国承诺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15%,其中9%要靠水电,未来10年内,4亿千瓦水力资源中,必须开发3.8亿千瓦。据透露,由于阻力过大,“十一五”规划中的水电工程最终只完成了1/3,“十二五”规划提出了要优先开发水电,水利部门提交了1.63亿千瓦的新增目标,“要为‘十一五’补课”。这是什么概念呢?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也就是说,要再造9个三峡,接近目前总装机量2.07亿千瓦的80%。 决策的过程要透明,减轻公众的疑虑 在水坝建设中,有一些问题是可以明确解决的,比如通过设置渔道、人工辅助繁殖、人工协助过坝等工程措施,努力减少水坝对鱼类和其它自然生物的影响。这些需要明确告知,究竟做到了没有。有一些问题需要反覆讨论,确定最佳方案,避免灾难性的后果,比如泥沙淤积问题、地质灾害问题等。特别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水电工程必须能够经受地震的考验。 利益的分配要协商 2007年9月,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土著人民权利宣言》,承认土著人民对于那些“影响其土地或领域”的任何项目都有自由且优先知情的同意权,特别是那些需要他们迁移的项目。此前的争鸣主要还集中于工程本身的可行性,现在,工程纷纷开建了,相应的补偿安置显得滞后,而且,还没有过大范围的听证、投票等公开法定程序,公民的利益诉求没有得到足够表达。这些问题与“科学”无关,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就不能指责人家不“专业”了。 结 语:水电如果被“妖魔化”,那只能怪自己不作为…… (来源:腾讯评论《今日话题》2011年1月9日)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