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中国经济 须迈向均衡增长

http://www.CRNTT.com   2009-11-14 11:56:54  


中国经济需要导向均衡增长
  中评社香港11月14日讯/“在中国经济驶入全面复苏轨道之后,宏观经济政策应结合‘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发展目标,逐步修正过往非均衡的经济增长路径,改变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逐步创造适应技术与消费驱动的内生性经济增长的相关配套条件,真正使中国经济迈向期待已久的均衡增长轨道。”《大公报》今天登出章玉贵的文章“中国经济须均衡增长”,文章内容如下: 

  日前公布的中国第三季度以及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已成定局。三季度8.9%的同比增幅即便在经济繁荣年代亦是较为傲人的数据。预计第四季度的GDP增幅有可能接近10%。在前三季度GDP同比增幅已达7.7%的基础上,全年完成保八的既定目标几无难度。因此,以年度考核指标衡量,中国经济在这一年里的表现肯定是相当优秀的。

        期待一揽子转型方案

  再过一年,中国将迎来经济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毋庸置疑,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积累,尤其是“十一五”以来的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无论是规模还是对世界影响,都迈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预计明年中国就将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不过,像中国这样一个年GDP已近5万亿美元的巨型经济体,如果不能建立一个能使经济保持持续活力的增长机制,不能有效解决长期积累的矛盾,在经济困难时期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来对经济进行“热启动”,只会使业已失衡的经济平添更大的转型成本。因此,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一定要通过系统性的政策设计与有效的执行力来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转型,以期将经济增长的下一个周期建立在结构均衡的逻辑起点上。

  基于此,笔者建议,作为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负有政策设计与协调重任的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其他有关部门,理应在镜鉴往昔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集中海内外真正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经济学人与有关市场人士的智慧,通过周密论证,拿出一套关于中国经济战略转型的整体性框架来,以彻底摒弃资源型、粗放型的经济发展范式。将中国经济由目前的不可持续、不均衡的资本与外需驱动的发展轨道,切换到依靠技术与消费驱动的内生性规模报酬递增的发展轨道来。

                   切实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现阶段,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必须提高投资质量和资本积累有效性的阶段。中国在人均收入水平尚处于中下等阶段时就过早地进入资本深化过程,没有能够充分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来更加有效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技术进步与技术应用方面进展相对滞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量资本投入、大量消耗资源。其结果,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增长率低于长期增长潜力,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明显下降。

  有关研究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在1978年至1995年期间经历了一个TEP高增长期,而在1995年以后却处于低增长期。其变化的显着特征是,技术进步速度缓慢,技术效率有所下降。尽管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TEP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来判断经济增长的质量,但是从增长的阶段性意义来看,中国主要依靠资本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持续。尤其当中国的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中国经济的增长率肯定会像发达国家那样经历增速下降。

  因此,从确保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出发,既要积极提高劳动力与资本积累,更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资本积累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劳动量增加和生产率提升的影响。例如,如果生产率提高了,企业收益就会增加,因而使资本积累加速。另一方面,如果劳动者增加,平均工资也就随之降低,使企业可以通过设备投资来进行资本积累。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可以说是劳动投资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制度改进技术创新并举

  “十二五”期间,中国要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必须尽快破除制约改革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着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尤其是要加强法治建设,以约束政府和“经济人”的行为。防止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任意干预,遏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保护产权和合同、法律的执行,维护市场竞争。通过完善法治,强化责任政府,营造一个公平和公正的市场经济环境。

  其次,应以制度改进促使投资结构由政府主导型向民间主导型转变。中国在依靠技术进步提高投资效率的同时,迫切需要通过制度改进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政府亟需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通过银行与税收政策的改进,在扩大民间投资渠道的同时,减轻民间投资负担。若如此,则被压抑已久的中国民间投资热情将大大释放出来。

  第三,应该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国内低成本的技术转移,提高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共识下,政府亟需积极营造条件使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市场主体的普遍行为。引导企业在承接世界产业结构与技术转移、加强与国际领先企业技术合作的基础上,加大对战略领域的关键技术投资,以高水平的自主创新引领产业结构升级。

  最后,通过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和增加公共服务投入,形成利于扩大内需的政策组合,实现共享式经济增长。而作为配套支持条件,有关方面必须切实改变现有的政绩考核体系,解除各级各地官员的GDP情结。宁可拿出一部分财政补贴来承担经济转型过程中失业率增加的成本,也要创造条件为经济转型扫清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