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转危为机 中国经济需以改革为前提

http://www.CRNTT.com   2009-10-20 10:56:47  


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是世界性金融危机冲击与中国周期性调整的重合
  中评社北京10月20日电/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是世界性金融危机冲击与中国周期性调整的重合,这是中国加入WTO后遇到的首次考验。中国应对危机的条件与别国不同,中国有可能率先走出困境,转危为机。但要把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必须以深化改革为前提,必须在改革方面有大的突破。第一财经日报发表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保育钧文章如是说。

  文章提出以下几条意见:

  第一,扩大内需的十大政策措施要以改革的精神去落实,坚持市场化改革不动摇,通过政府的应急措施去撬动市场的力量。

  不能从“市场万能论”转向“政府万能论”。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协调好。首先,要落实4万亿元投资的来源;其次要保证这4万亿元的投资去向,既解民生之急需,又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而不能形成新的障碍。这就要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坚持政务公开。要彻底走出政府投资历来效益不高的怪圈。再次,要让这4万亿元带动更多的民间投资,把应急措施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如果仍由政府唱“独角戏”,由国有企业垄断这4万亿元项目,将造成旧体制复归,达不到刺激内需、拉动经济的目的。建议新上项目公开招标,让各类企业平等竞争。

  第二,扩大内需主要是扩大消费需求,保民生,必须从根本上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

  要分析消费需求逐年下降的原因,从改革现行财政制度、改革分配体制入手,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公共财政应当公开透明,提高消费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2007年消费只占34.8%,应通过几年努力提高到50%以上,必须大力压缩行政经费开支,增加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的份额。消费比重上不去,内需起不来,有可能重走投资拉动的老路。

  第三,加快垄断行业的改革,放宽民间资本准入领域和降低准入门槛,让民间资本的能量得到充分释放。

  要让4万亿带动更多的民间投资,产生放大效应,这就要求:首先,垄断性、资源型国企要向国家上交资源租金,上交利润;其次,“落实非公经济36条”,破除垄断行业、第三产业对民间资本的种种限制,特别要放手让民间资本走出国门,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

  第四,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

  千万不能借口美国金融危机而放慢国内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美国的问题出在金融衍生品杠杆的无限放大、出在失去监管;中国的问题是控制过死,金融市场主体太单一,不适应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中小企业贷款难依然如故。现在,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贷不到款,另一方面是大量民间资金找不到出路。要突破体制束缚,打破民间中小银行的禁区,让各地区兴办民间投资的、股份制的、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地区性的中小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