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陶冬:警惕中国重蹈格林斯潘覆辙

http://www.CRNTT.com   2009-11-12 13:44:15  


 
                    资产泡沫会使产业空洞化

  在经济形势上,中国与美欧并不相同。然而不一样的病,却吃同样的药、同样的剂量、同样的疗程。

  此次危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以金融为主线,以金融市场恐慌为催化剂,将多年积累的经济不平衡一次性翻出来,导致实体经济强烈震荡。在美英等国,危机重创了银行的资本金,令银行的金融中介功能坏死,央行迫不得已推出量化宽松政策,以天量的流动性浮起经济。

  中国并没有发生银行危机,中国的银行也不像它们的西方同行那样惜贷,可是中国的央行也用天量的流动性去浮起经济,于是中国出现了远较欧美更严重的流动性泛滥和资产价格暴涨。

  广义货币供应量(M2)等于基础货币发行量乘以货币周转速度。在欧美各国,央行大幅增加了基础货币发行量,但由于银行惜贷,货币周转速度下降,两者相抵消使M2保持稳定。然而在中国,基础货币发行量大增之余,银行也在拼命贷款,货币周转速度是上升的。

  这场危机的另一个特点是,央行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没有使消费者物价指数明显上涨(至少目前还没有),却已带动金融资产价格的急速上扬。仔细想来这并不奇怪,由于银行的金融中介功能仍未恢复,央行在经济下行周期中通常使用的传统经济政策工具在欧美各国失效。既然央行的降息政策无法通过银行的贷款扩张使实体经济受惠,于是就业复苏、消费复苏远落后于资产价格复苏。央行不得不将流动性通过金融市场曲线转向实体经济,其后果是金融资产价格的狂涨。

  经济已经进入21世纪,但是经济学依然停留在20世纪。人们可以通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来衡量消费物价的上涨趋势,通过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来估量生产成本的变化,经济学家却没有创造出金融价格指数(FPI)来衡量金融资产的过热程度。衡量指标上的缺陷制造出判断上的盲点,就像靠体温计无法判断有没有患胃溃疡一样。今天经济所面临的恰恰是金融资产价格的失控。由于银行信贷没有流入实体经济,民间投资复苏缓慢,失业问题严重,产能过剩严重。如此情况下,消费物价难有大涨,可是金融资产价格却在流动性驱动下飙升。金融资产价格超前上升是一个全球性现象,而在银行愿意借钱的中国则表现得尤其突出。目前央行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消费物价上,对于金融资产价格暴涨的警惕显得不够。

  但在笔者看来,金融资产价格的通胀与消费物价的通胀一样会使得经济发展变得不可持续。资产泡沫化除了会造成金融风险和租金成本等显而易见的问题外,还会导致产业空洞化。企业一年辛苦所赚的利润,还不如在股市、房市炒一把所得。长此以往,实业资金自然流入金融虚拟经济。在金融资产通胀预期高涨的时候,政府有通过“有保有压”将资金送到实业企业手中的想法,笔者认为这是缘木求鱼。既然炒作投资赚钱远快过实业投资,那么银行贷款送到企业不过是多经一道手又回到股市、房市而已。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