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智库:民进党执政 两岸关系结构性变化

http://www.CRNTT.com   2016-11-15 00:07:29  


 
  “现状”的结构要素

  长久以来多数论者对两岸关系的认识以现实主义理论或自由主义理论为主要分析框架,因此理论的核心概念或者说核心因素,或是物质力量,或是制度,两者都可以部分解释两岸关系现状,但解释不充分,且无法前瞻趋势。首先,考量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物质力量。两岸物质力量的唯一变化是单纯的力量对比值的变化,而这种力量对比值的变化,不能成为理论建构中的核心变数。因为,现今这个对比值已经大到仅仅只有数量意义而无品质意义的程度,并且这个对比值长期继续扩大是较为恒定的趋势,从理论建构的角度,如有必要,甚至可以将物质力量设定为两岸关系中的恒量范畴。此外,这个对比值虽然具有反“台独”的重要作用,但对促统一、甚至对促发展并不能单独起作用。

  其次,考量自由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制度。两岸关系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制度化过程,尤以过去八年的成效最为显着。但制度化一定程度上致使现状渐趋固化,发展性因素渐趋不足,这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同时,制度化如何保障发展方向又是另一个重要问题。所以,制度对于两岸关系发展而言是个有重要攸关性的概念,但它日渐成为两岸关系理论视阈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身,而非解决问题的核心理论工具。自由主义理论也承认制度从来就不是唯一要素,两岸关系有高度敏感性,“制度攸关”而非“制度决定”体现的尤为明显。

  由从以上论述可知,物质力量和制度对分析两岸关系的理论框架而言都具有重要攸关性,只是不具有核心作用。本文尝试引进新的理论,既能包含上述两个攸关性概念,又能提出新的核心概念或者说核心因素,以求解释两岸关系现状和判断未来趋势。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结构的变迁根源于三个因素:共有观念尤其是其核心身份认同、物质力量和行为体间互动的进程。建构主义的经典命题是:共有观念建构身份,身份建构利益,“利益是以身份为先决条件的,因为行为体在知道自己是谁之前是不可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当利益明确后,利益决定行为,利益到行为不再是建构关系,而是因果关系。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身份认同在两岸关系中体现为两岸的相互政治定位,这一直就是两岸关系的核心问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至今渐显缺乏发展性因素,究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常常被论及的缺乏共同利益或者共同行为机制,而在于身份认同的差异甚至对峙。

  建构主义理论以身份认同为核心概念,同时容纳了物质力量和制度两个攸关性概念的理论张力,不但可以用来清晰周延地解释两岸关系现状,也提供了预测两岸关系现状发展性的理想工具。换言之,两岸关系的根本性结构要素只有三个:身份认同、物质力量、制度。与当前的两岸关系相对应,这三个结构要素主要延展为双方对相互关系本质属性的立场、综合实力对比、互动模式或机制。其中,身份认同既相互关系本质属性是核心要素,规定着两岸关系现状的本质特征和发展方向,物质力量和制度则对两岸关系现状起重大的影响。当身份认同要素出现问题,物质力量因素也可以成为主导性的因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