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经济有持续健康发展的巨大潜力

http://www.CRNTT.com   2015-07-15 07:30:32  


唯有改革,才能激发人民、社会和市场的活力和动力,这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不竭的动力所在。
  中评社北京7月15日电/2015年中国经济遇到了需求和速度下行,以及最近股市动荡等宏观经济运行的波折;也遇到了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内需求疲软、产业结构面临调整等转型时期。因此,国内外出现了一种看空和看衰中国经济的舆论。

  北京日报发表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文章表示,目前经济发展中确实有不确定性因素,但这些因素构不成对中国经济发展能力的破坏性影响。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在短短的30余年时间中,创造了世界史上经济发展的奇迹。学习先进技术,勤劳吃苦,节俭储蓄、积累和投资,创业奋斗,走出去开拓市场,适应环境和应变,都是支撑中国经济的潜质和能力。对于经济和股市遇到的困难,我们完全有能力跨越过去。信心来自于中国发展的这样一些潜力。

  正在进行的创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是中国未来国民经济还会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最关键因素

  文章介绍,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积累了很多基础优势,并在不断发展:(1)积累了经济发展的规模巨大的优质人力资源。劳动年龄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大大提高,受中高等教育的人口数量世界第一;如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一样,中国目前经济发展也到了国外留学生和往届毕业的海外人才大量回流的阶段。根据舒尔茨等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这将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强劲的动力。(2)科技投入实力增加,2014年达到13400亿元,占GDP2.1%,技术研发能力大大提高,科研和技术转化条件今非昔比,许多技术正源源不断有创新、被培育、产业化,成为制造业换代升级和服务业转型的基础。2013年,中国研发人员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25.3%,超过美国研发人员总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17%),居世界第一;近年来,中国创新能力稳步上升,国家创新指数排名在全球40个主要国家中升至第19位,一些新领域的技术,我们与欧美日等国家在同一起跑线上,越来越多的技术在全球进入领先地位;形成了实验室、孵化器、中试平台、规模化投产的技术产业化体系。(3)高铁、核电、移动通信、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技术,通过自主创新,以及吸收、消化和再创新,日益集成和形成产业,提升了中国的装备水平和制造能力;同时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也改变了服务业态,大大降低了中间成本,节省了信息、交通和租金等费用,扩展了服务业的新领域,促进着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万众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实体经济,是人民富裕和消费需求旺盛,中国未来经济良性循环以及持续增长的基础

  文章指出,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就促进万众创业改革行政体制,简化了许多审批程序,提高了创业准入的便捷程度;创新和创业同促进,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清理收费,减免税收,增加了市场主体的数量。从2015年4月数据看,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34.6万户,同比增长12.0%。其中,企业38.9万户,同比增长5.9%,个体工商户93.5万户,同比增长17.1%。

  日本20世纪高速发展时,提出要以中小企业立国,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时非常重视并提出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而中国台湾地区也是以中小企业立岛。这三地每千人中小企业数量达40到50个之间。这说明,大规模的微创业,特别多的中小企业,是增长的强劲动力,是解决就业,人民富裕,消除收入差距,并带来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的最重要战略。

  大体估计,假如我们每千人中小企业(将5个个体商户折算成一个小企业计)的数量达到发展中国家一般的每千人30个的水平,企业的数量就会达到4100万个左右,按单位企业从业10人计,如果年平均收入为36000元,交社保10000元,劳动报酬就为46万元,业主利润年30万元,投入折旧20万元,即便是国家免除一切税费,其形成的GDP也在每年100万元的规模。目前,中国每千人拥有企业数量不足20个,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可能每千人30个中小企业与发展水平较相适应。假如创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正常,未来的国民经济中,大投资、大资本、大企业和大项目所减少调整的一部分GDP,就会由创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形成的增量所替代,在较充分就业的基础上,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