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印战争50周年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2-10-28 09:03:05  


印度高调纪念中印战争50周年
  中评社北京10月28日讯/腾讯历史日前登载文章“中印战争使中国外交孤立不划算——中印战争50周年反思”说,对于50年前的中印边界之战,国人往往津津乐道于其乾净利落的军事胜利,并对胜利后的迅速撤退倍感惋惜。半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将这场战争作为强硬外交维护领土主权的典范来称颂。然而,胜利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般美好。血脉贲张的军事胜利背后,是中国因此陷入了空前的外交孤立。跳出战争之外,来重新审视中印边界之战,或许能使我们对用战争手段维护领土主权的得失有新的理解。
 
中印战争50周年反思:赢了战争,输了外交

  1962年的中国,虽然被美国等西方世界国家长期孤立,但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尚未闹翻,通过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等国际活动上的表现,在“第三世界”中也树立起了相当良好的形象。而中印边界冲突,让中国好不容易在亚非等第三世界国家中赢得的地位和形象一落千丈,周恩来甚至不得不给外国领导人写万字的长信解释战争原因和中方立场以求其理解。中国之所以在军事胜利之后迅速后撤,与外交上的这种被动情况不无关系。

  中印战争前中国外交拓展形势很不错

  中印战争之前,中国在外交方面的努力可谓卓有成效。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的表现,极大地拓展了新中国的外交空间。1949-1954年,除社会主义阵营外,同中国建交的亚非国家仅有印度、缅甸、印尼和巴基斯坦4个,而从1955年万隆会议到1962年中印战争前夕,共有尼泊尔、埃及、叙利亚等17个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最重要的是,自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提出后,中国的国际形象大幅度改善。如巴基斯坦总理苏格瓦蒂在1956年10月访华时曾对周恩来说:“在阁下参加亚非会议以前,许多人并不清楚中国的立场和目的,……如果不是由于看到你在那次会议上处理问题的方式,我也不会敢于到中国来。”缅甸总理吴努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则说:“我深信中国没有领土野心,中国最大愿望就是求得和平。”即便是与中国存在领土纠纷的印度,其国内舆论也对中国的“和平共处”立场取普遍赞扬的态度。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