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 | |
北京专家:如何对待马英九“活路外交”? | |
http://www.CRNTT.com 2012-10-16 00:30:29 |
五是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实践证明,马英九当局的“活路外交”在化敌为友方面的功效有目共睹,国际社会乐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支持台湾在一个中国框架下拓展“国际空间”。除了极少数台湾“友邦”外,包括美、日在内的多数国家一直反对台湾加入联合国。2008年,马英九当局首次让台“邦交国”提出“台湾2300万人民有意义地参加联合国专门机构活动”提案,得到了美、日、欧等国家的支持。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团于2008年9月于其网站发表声明,除明确支持台湾有意义参与联合国专门机构外,也再度表达强烈支持台湾成为WHA观察员的立场。此系台湾1971年退出联合国以来,美国第一次公开声明支持台湾参与联合专门机构。⑨另外,美国还于台湾“大选”前的2011年12月22日正式宣布将台列入“免签证候选地区”。岛内舆论认为,这彰显美国对马英九两岸与对外政策的认同。⑩除了美国之外,日、欧等国也通过各种方式,对马英九的“活路外交”政策以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表示欢迎与支持。所有这些均进一步强化了国际社会肯定与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气氛,压缩了台湾岛内分裂势力进行“台独”挑衅的空间。⑪ (二)马英九当局“活路外交”政策实践的局限性与负面效应 从根本上说,马英九当局的“活路外交”政策以维护和扩大所谓“中华民国”的利益为主轴和出发点,这使其不可避免带有诸多方面的局限性,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与弊端。 一是马英九当局采取“退中有守”之策略,并没有改变两岸在国际社会的对立格局。马英九所谓“活路外交”虽有退却的一面,但并非完全的退却,而是有限度的退却。他虽然放弃进一步拓展“邦交国”,但并未放弃其既有的23个“邦交国”。虽言休兵,只是“兄弟息争”,分歧仍然存在,并非终结在“外交”领域的抗争,也未改变台湾对“一个中国”的自我表述以及对国家统一的躲避态度。尽管他以妥协、低调方式处理一些高政治性的涉及主权争执的国际问题,但是仍然可能造成“两个中国”的国际印象,也就是说“双重承认”问题事实上并未解决,尽管它暂时没有在台面上影响着两岸关系。法理上的约束和现实政治的需要,决定了马英九在国际事务上妥协的限度。⑫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