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专论:台湾流失认同 如何回归中国主体

http://www.CRNTT.com   2012-05-29 00:43:03  


 
  (2)台湾民众的“中国意识”只有文化的面向,没有关于政治共同体的内涵。他们所持的“中国意识”包含有“亲族意识”、“地缘意识”、“文化中心意识”甚至“历史沿革意识”, ⑦但是没有中国主体性意识,更没有国家统一意识。这是一种单面向的“中国意识”,是当前两岸关系被理解为基于文化、经济或历史联系的结果。对于大陆与台湾同属于一个“政治中国”,中国主权涵盖大陆和台湾,民间认同度不高,民众一般比较回避。在这方面,马英九的两岸政策在疏离民众对“政治中国”或“整个中国”的认同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的“一个中国”如果确指为“中华民国”的话,暗含着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统治对抗性,如果泛指为文化或民族的中国的话,则流失了主权归一的民族国家观念。

  (3)台湾民众的“中国意识”是一种局限于大陆的地域概念,与本土的“台湾意识”是一对对立的概念,实际上称其为“大陆意识”也未尝不可。这种意识强调地域差异和制度差异的多元主义,承认大陆与台湾在文化上共用中华民族的传承,但在政治制度上则暗示“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等性,那种暂时分治但终归统一的政治中国的观念早已淡化甚至不复存在。事实上,这一意识已经接近新加坡等华人社会对中国大陆的意识,而经过长期发育,已成为“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等主张的民意基础,在民间,害怕统一、避谈统一逐渐成为舆论主流。

  形成这种缺失中国主体性的“中国意识”的根源是多方面的。考虑到政治力量在两岸或隔绝或交流的复杂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台湾当局的政治定位显然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和平发展阶段民间认知的情况来看,问题主要在于马当局对于台湾主体性与中国主体性有何关联一直没有解释清楚。马英九承认九二共识和一中原则,有“传统中国”、“民族德性”的基本认同,这是中国主体性的某种体现。这一主体定位是两岸关系顺利发展所必需的和“中华民国宪法”所约束的。但是,马当局又同时追求台湾主体性,追求本土化,这是国民党起自本土化运动并绵延至今未有中断的政治追求之一,也是台湾民主转型和选举政治的产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