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中评智库:一国两制的实践与再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22-09-11 00:08:25  


 

  一是实现国家的统一。面对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中央政府需逐一解决,解决的手段可以是和平的,也可以是非和平的。当然,避免战争和冲突,以和平手段实现国家统一永远是最优的选择。“中国政府……各种可能都估计到了。我们还考虑了我们不愿意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②对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中央政府同样坚持用和平的方式,但“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代要记住这一点。这是一种战略考虑”。③中国共产党迄今在台湾问题上仍然坚持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前景,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④

  二是确保港澳台的长期繁荣稳定。香港最先适用“一国两制”方针,无论是中英谈判时期,还是十三年的过渡期,以及回归后的25年,中央政府一直致力于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1984年7月31日,邓小平在会见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时专门谈到了香港过渡时期的情况,列举出不希望出现的五种情况,⑤就是着眼于香港的长期发展稳定。1984年10月3日,邓小平在会见港澳同胞国庆观礼团时谈到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他主要从变和不变及干预不干预的角度讲到“如果有什么要变,一定是变得更好,更有利于香港的繁荣和发展,而不会损害香港人的利益”“不能笼统地担心干预,有些干预是必要的。要看这些干预是有利于香港人的利益,有利于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还是损害香港人的利益,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⑥1989年12月,江泽民谈到,“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交接之前,香港必须有一个平稳的过渡期。我希望双方能从香港的根本利益出发,就民意问题取得共识。在经济方面,我希望英方不要搞过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开出过大的支票。基础设施过大过多,难以完成,将给香港带来问题。”⑦

  三是以“一国两制”解决港澳问题,尤其是香港问题,有利于内地的发展。一个萧条的香港,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香港,因为“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是符合中国的切身利益的”⑧。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内外环境。对香港的政策,承诺五十年不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考虑到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同中国的发展战略有着密切的联系”⑨,而为了实现发展战略目标,要更加开放,还要在内地再造几个“香港”。

  四是“一国两制”框架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中英两国1982年10月开始围绕香港问题进行谈判,1984年12月,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84年10月,邓小平回顾这场谈判时说:“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英国接受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且认为这是最适合香港的制度框架,“毫无疑问,坚持‘一国两制’是确保香港在中国和亚洲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以及保持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最好方式。”⑩1992年,因应香港回归,美国通过《1992年美国-香港政策法》,同样接受回归后的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并确保继续给予香港不同于内地的特殊待遇。⑪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