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智库:民进党分离主义的三大目标

http://www.CRNTT.com   2022-09-01 00:13:43  


 
  1、“经济台独”的意涵

  “经济台独”是两岸经贸交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在两岸隔絶时期,经贸交往停滞,两岸在各自的体系内发展经济,因而不可能产生“经济台独”这一“台独形式”。1987年两岸恢复接触后,台湾地区对大陆投资日益增多,大陆在人力成本、市场前景、政策优惠和发展空间上的优势,引发了台湾的产业转移。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祖国大陆和台湾的经济实力对比出现“反转”,祖国大陆在经济规模、消费能力和发展速度上,已经对台湾形成絶对优势,台湾对祖国大陆的经济依赖日渐加深。在这一情势下,“台独”的经济基础逐渐丧失,一些主张“台独”的势力和人物开始提出“经济台独”的思想,意图摆脱台湾经济对于中国大陆的依赖,重塑“台独”的经济基础。〔15〕无论是陈水扁念兹在兹的“南向政策”,还是蔡英文提出的“新南向政策”,都是希望将台湾经济从对于大陆的依赖中解脱出来,为台湾经济寻找新的出路和着力点。2002年8月,陈水扁当局提出了《南向政策行动纲领草案》,正式启动第三轮“南向政策”〔16〕,其主要目的是为配合“台湾要走自己的路”的“台独”战略:“即通过鼓励台商投资东南亚,分散台商对中国大陆投资,避免台湾经济对大陆的过度依赖,为未来台湾独立创造条件。”〔17〕陈水扁当局试图以此“战略”弱化台湾与大陆的经贸关系,降低两岸经济的依存度,增加其在两岸关系中的筹码,为实施其“台独”政治服务。

  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推行“新南向政策”,试图摆脱政治孤立和大陆政治、经济影响力。“蔡英文所提出的‘新南向政策’,分解台湾对大陆经贸依存‘风险’的意图十分明显,甚至隐含着‘经济去中国化’的政治企图,以阻断两岸经济融合的趋势。”〔18〕也就是说,蔡英文执政后,民进党当局围绕如何建构、维护“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这一“台独”主轴来设计其所有的两岸政策论述、两岸关系发展以及两岸经贸往来与涉外战略等。“新南向政策”的核心与长远目标就是为最终“脱离中国”、实现台湾“独立”创造条件,因此可以视为经济上“远中脱中”的“经济台独”,与“文化台独”“政治台独”共同构成蔡英文的“台独路线图”。〔19〕简言之,民进党面对祖国大陆快速经济崛起、台商大量投资内地及两岸经贸来往日益深化的局面,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政治恐慌,害怕两岸之间因过强的经济关联而导致政治被严重套牢。“因此之故,民进党一直在寻求所谓的‘台湾经济自主性’,即台湾经济相对于大陆市场的依赖性被控制和减低到一个可预测和可调节的范围之内,不使经济关联和利益互持对台湾政治决策产生结构性影响。”〔20〕

  2、实现“经济台独”的方式

  首先,推行“南下战略”“新南向政策”等经济替代战略。陈水扁上台后,民进党当局延续李登辉时期的鼓励台商回台湾投资的“回收战略”与所谓的“南下战略”。为达到逐步减少对祖国大陆经济的依赖,陈水扁当局于2005年出台了所谓的“台商返台湾投资奬励措施”,试图通过税收减免政策等,吸引已经到大陆投资的台商撤资而回到台湾投资。2016年民进党重新执政后,迫不及待地推出“新南向政策”。在民进党当局看来,马英九执政时期与大陆走得太近,过分依赖大陆市场,要与大陆相区隔,就必须首先减少两岸经贸往来,“不让市场过度依赖中国”〔21〕。民进党当局推行“新南向政策”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在经济层面上,鉴于大陆经济发展对台湾地区“磁吸”效应增加的现实和东南亚、南亚地区经济发展日益蓬勃兴盛,促使民进党当局强化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往来,以提振台湾地区经济与减轻对大陆经济依赖;二是在政治层面上,民进党当局至今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在与中国大陆的关系降至历史低点、台当局日趋孤立的局面下,其希望“以经促政”,在与“新南向政策”目标国家经贸往来、人文交流过程中逐步发展为“外交关系”以找到政治上的突破点。〔22〕简言之,民进党当局推行“南下战略”或“新南向政策”表面看是为台湾经济转型寻求出路,但其实质是为了弱化两岸业已形成的经济联系,以减轻对大陆的依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