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中评智库:台湾青年政治态度与趋向

http://www.CRNTT.com   2021-12-26 00:02:23  


 
  二是“台湾主体意识”的增强为大陆“反独促统”增加困难。由于台湾青年世代很容易对政治问题的认识表面化、简单化,并且在政治参与中比较感性、激进且活跃度较高,因此容易被“台独”势力利用。除了主动筹组偏绿的政党、社团外,会在民进党的“台独”运作中充当“工具人”,如“反服贸运动”等,并容易被欺骗误导投身到与“港独”、“藏独”的勾连活动中,对于涉藏、涉港等反华议题进行声援,使敏感事件在短期内的发酵力增强,加剧两岸的紧张,引发不良后果,需引起高度重视、遏制消解。

  三是政治态度的变动性有利于大陆对台青年工作开展。尽管受“台独”思潮与西方文化洗礼的台湾青年世代与大陆有一定的疏离感,但青年世代的意识形态尚未定型,对“独立”概念缺乏准确的认识,大多处于“盲目独”、“被动独”“游离性”等情况且愿意接触新的事物与新的理念,同时青年世代对于新的交流平台与资讯渠道的掌握能力也比较强,与大陆的接触面广泛,接触渠道多元。即便在经济和惠台措施的多方友好举措下,虽然实现认同和互信还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与投入,但还是有拉进两岸距离的效应。

  三、趋向引导与相关思考

  当前台湾青年世代的政治参与方式己有显着改变。总体来看,台湾青年世代是大陆对台工作重点关注的群体之一。在中美战略竞争全面升级,民进党当局“倚美反中”、“谋独抗统”背景下,针对台湾青年群体政治态度变化的消极性与重要性,大陆应进一步落实落细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政策措施,要依据新形势新要求及时调整对台青年工作,因应施策。

  (一)将“非台独”因素从“台独”中分离出来,并加以正向引导,从根本上消解“台独”的社会基础

  1.将“台湾意识”从“社会台独”中分离出来

  “社会台独”是以确立“台湾独立”为价值取向,以社运团体为组织形式,以“去中国化”为主要特征,以维护“台湾社会主体性”为斗争策略,为“台独”服务的政策主张和社会运动。台湾民众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台湾意识”,主要是基于台湾生活的经验,是台湾民众在台湾所形成的地方性的自我认同意识,蕴含对方言、文化、宗教、习俗、共同的历史经验等方面的自我认同,是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等地方文化与台湾特殊历史经验相结合的产物,而不是在宏观的、整体的国族主义的历史叙事中体验和感知的国族变迁。

  “台湾意识”的内核是对于台湾特殊历史的认同,是台湾民众乡土意识的集中表现,台湾意识不能与“台独意识”完全划上等号。“台湾意识”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样蕴含有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局面和共同发展的良好愿景。“台湾人”或台湾本土意识既不同于“北京人”、“闽南人”等属于中国身份之下的乡土认同,也没有上升为独立于“一个中国”的国家认同,而是处于“国家认同”与“乡土认同”之间的一种“悬浮”的认同状态。将“台湾意识”从“社会台独”中分离出来,并加以正向引导,有助于争取台湾民众的大多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