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智库:中华文化与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

http://www.CRNTT.com   2021-02-08 00:04:33  


 
  注释:

  ①苏长和:《新型国际关系,大国应为表率》,载《解放日报》,2012年5月28日。

  ②最典型的是以米尔斯海默为代表的进攻性现实主义者。参见[美]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③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之差异》,载《新青年》,第一卷第4号。

  ④同上。

  ⑤季羡林,张光璘编选:《东西文化议论集》,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第53、56、64-66、69、82页。

  ⑥江西元:《大国关系与文化本原》,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第105页。

  ⑦转引自王堂家等:《17世纪形而上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08页。

  ⑧半月述评:《新型国际关系的新发展》,载《世界知识》1954年第15期。

  ⑨李义虎:《论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载《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5期。

  ⑩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⑪《孟子·尽心上》。

  ⑫秦亚青:《作为关系过程的国际社会》,载《国际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⑬参阅:李慎之:《全球化与中国文化》,载《太平洋学报》,1994年第2期;盛洪:《从民族主义到天下主义》,载《战略与管理》1996年第1期;何芳川:《“华夷秩序”论》,载《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

  ⑭林利民:《21世纪国际体系转型析论》,载《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第6期。

  ⑮潘蓉、肖河:《尚未触发的“修昔底德陷阱”与美国对华政策》,《国际论坛》2020年第三期。

  ⑯朱立群:“国内政治过程与中国对外政治及外交行为”,载秦亚青等主编:《国际体系与中国外交》,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第254—256页。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