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智库:新形势下两岸民间如何展开交流

http://www.CRNTT.com   2021-01-25 00:04:07  


 
  (四)在“反中”民粹的影响下,中国人认同和对大陆友善成为政治不正确,台湾社会支持或对大陆友善的声音会更弱。台湾社会更难以认识大陆,更难以客观评价大陆。台湾民间“反中抗中”的舆论会更为强化。蔡英文上台后,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交流大格局受到重大冲击,两岸陷入对抗的僵局之中。民进党当局通过操控社会舆论,煽动岛内的“反中抗中”民粹主义情绪。尤其是2019年后半年以来,特别是疫情期间,这种强烈的“仇中”现象和对陆生、陆配及其子女的公然歧视让两岸民间对抗的情绪快速攀升,为台湾社会民众理性对待两岸问题造成心理障碍,甚至对大陆进行肆意攻击。

  四、新形势下推动民间交流的思考

  两岸融合发展在蔡英文连任后面临更大的压力,“国安五法”以及“反渗透法”将令多数台湾老百姓降低赴大陆的意愿,大陆应基于“两岸一家亲”理念扩大两岸交流,打破民进党的重重限制。

  (一)落实落细系统性惠台政策,提高在大陆台湾人的获得感和政策认同感。两岸民间交流的成效在“31条”惠台政策出台后获得了台湾同胞尤其是在陆台胞的支持,在后疫情时代两岸人员交流往来紧缩的情况下,应将工作重点转向在陆台胞,召开惠台政策宣传会和听证会,建立惠台政策后续推进的追踪系统,与台湾同胞进行交流,倾听其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惠台政策,贴近百姓生活,让每一分好处落实到台胞个人。让台胞通过惠台政策实实在在地获得权利和便利,进而提升其对惠台政策的认可度。

  (二)以两岸邻近地区或发展程度相当地区等地为具体试点,探索融合发展新路,打造两岸同胞共享共治共建的社会体系。比如厦门、连江是台胞最为熟悉的地方,可以打造为融合发展的示范区。此外,也可以在较多台胞居住的社区居民委员会鼓励台胞多参与社区治理,让两岸群众通过基层自治组织共同管理社区,尤其是让台湾同胞参与并担任领导等要职岗位,培养起台胞对“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的认同感。

  (三)不断壮大支持两岸和平发展乃至融合交流的群众基础。在疫情结束后,巩固与泛蓝县市和群众交流的力度和品质,同时扩大与中产阶层和经济选民交流的力度。中产阶层是目前台湾社会占比最大的阶层,对待政治较为理性,在台湾社会中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因此,加大和台湾社会中产阶层交流的力度有利于推动两岸社会融合,最大限度争取台湾各界加入维护两岸和平统一的实际行动中。

  (四)积极推动中南部群众参与两岸深度融合交流,突破民进党当局对两岸交流合作的封锁。使中南部群众认可两岸交流的务实性,降低民进党操弄两岸对立的正当性。在两岸现有的交流框架下,可积极邀请中南部各阶层群众来大陆参访,通过两岸群众的交流让他们真正接触并瞭解大陆的经济政策、政治制度和社会建设等,从而认识到交流的重要意义。

  (五)疫情结束后,进一步提高两岸民间社会连结的紧密度。加大两岸宗教文化等交流,积极邀请台湾有代表性的团体到大陆访问交流,推动相关交流机制和论坛会议等重新启动。由民间机构主导的两岸经济、科技产业、文化教育等论坛或峰会,即使在两岸“两会”等正式合作机制中断之后依然频繁举行,成为了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的主体与主要平台,⑮尤其是继续维持两岸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对中华文化深远的历史情怀,直达台湾百姓的内心角落,是民进党当局无法抹除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