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智库:追求统一 孙文思想核心

http://www.CRNTT.com   2020-11-29 00:01:49  


 
  一、追求国家统一是孙中山思想的核心

  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近代中国积贫积弱,成为列强瓜分的对象。在孙中山主张的“三民主义”中,排在第一的就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孙中山认为,“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的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低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③可见,孙中山先生念兹在兹的是“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一个中国”不是共产党人首先提出来的,而是孙中山先生提出来的。

  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有识之士不懈努力的奋斗目标。孙中山先生是一个彻底的民族主义者,是一个行动的爱国主义者,孙中山先生至死都在为中国的统一而奔波努力。早在1894年成立兴中会之时,为了国家统一、民族富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922年8月17日,孙中山在对外宣言中精辟地指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尽管它过去遇到了许多破坏的力量。”④192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神户与日本新闻记者谈话时进一步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⑤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四十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台湾问题的产生和演变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⑥海峡两岸同胞在孙中山先生的故里重温“国父遗教”之时,应当深切体会孙中山先生“和平、奋斗、救中国”的遗训。

  二、孙中山先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早在日据时期,台湾民众就极为推崇孙中山先生。台湾革命志士罗福星加入同盟会,参加了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后,罗福星受孙中山之命赴台湾组织同盟会。1912年5月,孙中山先生对罗福星说:“台湾是中国领土,决心恢复。但乃为时局着想,必须讲求方法。”⑦后不幸为日寇捕杀。罗福星曾写《祝我民国词》,宣示:“中华民国孙逸仙救”⑧。台湾光复以后,台湾民众普遍接受国民党当局推行的“三民主义教育”,孙中山作为“中华民国国父”,在台湾社会的地位崇隆。

  孙中山先生是中华民族的旗帜和象征。孙中山先生有容纳不同政治力量的宽厚的胸襟。在兴中会成立之初,他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但是辛亥革命成功后,他又提出“五族共和”的主张,他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宣言中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⑨不久孙中山先生的思想进一步升华,又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说:“我们要扩充起来,融化我们中国所有民族,成个中华民族。”⑩“我们国内何止五族呢?我的意思,应该把我们中国所有民族融成一个中华民族。”⑪孙中山先生民族融合的思想与习近平总书记两岸融合的主张正是异曲同工、不谋而合。

  孙中山先生也是民主的化身,孙中山先生强烈主张“天下为公”、“主权在民”。然而,孙中山先生主张的民主主义和民生主义是建立在民族主义的基础之上的。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这样做去,便要大家牺牲自由。”⑫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