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统一是台海最高宪制原则

http://www.CRNTT.com   2020-06-29 00:05:25  


两岸复归统一与民族复兴的历史神圣事业必然显露曙光,水到渠成。
  中评社香港6月29日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理事田飞龙博士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6月号发表专文《完全统一是两岸关系最高宪制原则》。作者认为,2005年,大陆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涉台主要政策与制度构想法律化,既阻遏民进党当局及外部干预势力的分裂图谋,又促进和平统一与“一国两制”的正面进程。2020年,这部法律颁布实施已有15年,但两岸政治对抗不断升级,“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国际政治环境与岛内认同度出现危机信号。

  在此急剧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下,如何重新理解与评估这部法律中指向两岸完全统一的和平方式与非和平方式,如何从战略和制度上进行理性的判断和调整,以适应民族复兴的必要要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规划,就成为纪念这部在两岸关系领域具有至关重要性的国家法律的基本问题意识和挑战性命题。本文拟对台湾问题的历史性与制度性困境加以分析,并结合这部法律的和平与非和平路线提出与当下国际政治条件、两岸关系现状及中国宪法秩序相适应的理论诊断和分析结论,供决策及社会各界分析人士参考。

  一、台湾问题的历史复杂性:大一统与分离意识

  台湾问题是中国现代化与国家建构的特定问题,也是疑难问题。1895年之前的台湾历史上,已经出现过大一统朝贡体系与西方殖民体系的交锋,以明末清初的郑氏政权与荷兰殖民者的光复战争为历史坐标,而之后的清朝政权对割据性的郑氏政权的镇抚策略取得成功,实现了中国的“大一统”。但大一统之下的台湾治理,并未完成彻底的国家建构,生番与熟番分治,土流二轨并行,为后来的美日介入留下裂隙。进入19世纪的两岸关系,在民间人民来往层面日益密切,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深入发展,对台政治治理与行政管辖亦有制度性强化,但彼时的大清帝国已至暮年,不复青壮时期维护大一统主权秩序的强烈责任感与行动能力。19世纪下半期,美国曾有觊觎殖民台湾之构想,日本更是藉助维新变法之成功而脱亚入欧,效仿西方殖民帝国主义之行为逻辑。中日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的割台条款,开启了台湾殖民化与现代化交织融合的历史,造成所谓的日式“皇民史观”及现代性意识形态,影响至今。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