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中评智库:从二合一选举看台湾政治的新特征

http://www.CRNTT.com   2020-03-22 00:04:46  


 
  这场选举给人印象较深的是,“蝴蝶效应”、“灰犀牛效应”在影响、诱导民意方面还是有一些显着效果的,如何利用对选举期间的民意塑造至关重要。应该看到,对这次选举有较大影响和产生明显效果的是“蝴蝶效应”、“灰犀牛效应”,不是“钟摆效应”和“骨牌效应”,也没有发生“黑天鹅效应”。有人在这次选后还用“钟摆效应”形容、分析选举结果,是很不准确的。在研究方法上,这仍然局限于传统分析框架与方法,“钟摆效应”、“黑天鹅效应”等属于线性思维,而“蝴蝶效应”、“灰犀牛效应”则需要研究者以立体思维、复合思维、联动思维为主,分析框架肯定带有后现代的特征。料想今后,用话题能力加新技术工具培育形成同温层,将在各种类型的选举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新型选举战术。这就取决于话题设置能力和技术支撑,是思想与技术的即时性结合。

  五、“韩流”表明岛内社会存在着政治对冲现象

  尽管选举结果反映了“绿大蓝小、绿长蓝消”的结构特征和政局走势,但还需要注意到的是,本次选举中确实有“韩流”的存在,毕竟韩国瑜在蓝营整合并未发生最终效果的情况下依然获得了552万票,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成绩,因为它代表了另一股政治势力和另一种社会现实。

  选举后期冲刺阶段,韩国瑜造势的那些场子可以说是人多势众,用发生革命、盛大节日来形容也并不过分,一时间媒体使用最多的字眼是“挤爆”和“外溢”,确实有一种“挤爆—外溢”的现场效应,这一度让某些人坚定预判韩国瑜可能取胜。不难发现,从选举声势和场面看,确实是蔡的民调高、韩的场子热。这种看似很矛盾、很诡异的现象,实际上意味着在台湾政治中发生着一种“对冲效应”,在政治地层深处积聚着一股对冲的力量。从选举布局来说,有先前的“三角督”,后来有个韩蔡宋“小三角”;但“韩流”的再现,呈现出的是一幅各自能顶半边天、看似五五波的图景,谁都明白最终选举冲刺还是韩蔡的两极对决。韩蔡对决的实质含义就是岛内政治中的对冲效应已经台面化了,代表着依靠蓝绿对决还是依靠庶民革命两种政治路线,以及意识形态挂帅与经济民生挂帅的两条选举路线。从一开始,这种对冲就预示着这将是一场与以往历次选举分量不同、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选举,因为其前景将会出现令人奇怪的两个矛盾着的情况,即:若蔡胜选必是蓝绿对决的结果,蔡英文的竞选策略就明显表明她完全依赖并充分利用了这一点。若是韩胜选必是庶民运动的胜利,是反蔡联盟的胜利,是“韩流”的胜利;这同时意味着不是韩在蓝绿对决中获胜,当然也不单纯是国民党和蓝营的获胜。反蔡联盟、庶民运动超越蓝绿政治,是对蔡英文民进党各种不满的集中、集聚和强力反弹,是民怨的总体爆发。选前,在韩国瑜阵营有个词很流行,叫“翻转”。韩本来是具备这种翻转的条件,如果翻转成功将是结构性翻转;韩最终也确实激发出了蓝营与“韩粉”的552万票,在蓝营动员力方面可以说达到极限(其他蓝营政治人物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韩国瑜竞选团队喊得最响的口号是“下架蔡英文”、“翻转台湾”。他发动了很有声势的庶民运动,把厌恶和反对蔡英文和民进党的人都发动、团结起来。但经过激烈较量和大型造势,这种翻转没有成功,它聚集了足够的人气,却没能赢得够数的选票。然而,无论如何,“韩流”蕴藏着的政治对冲因素、以及这种对冲中浮现的社会矛盾仍然是存在的,对今后政局走向仍然有影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