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智库:依附或平衡 台选举决定发展道路

http://www.CRNTT.com   2020-01-29 00:14:01  


 
  三、中性选民的诉求日益多元化

  自2000年台湾发生首次政党轮替之后,蓝绿两党都曾“完全执政”,但台湾民众很难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政党政治给社会良性发展带来的好处,选民对于政党的冷漠和不满情绪与日俱增。④近年来,一些民调数据都显示,“中间游移选民”群体的数量不断扩大。在2018年“九合一”选举中,两大政党在县市长层次以下的领域,影响力明显下降。⑤

  我们一般认为,“中间游移选民”是一些经济理性选民,他们会根据各个政党的政策主张来决定自己的投票取向。但实际上,被归为“中性选民”的群体其内部差异性远远大于同质性。例如,以柯文哲为代表的所谓 “白色力量”,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⑥其支持者纯粹是出于对蓝绿政党的不满,而并没有统一的诉求。在这次“总统”选举中,“第三势力”一度呼声很高,但是最后仍无法协调出一组人马出来竞选。表面上看,是因为相关政治人物各有盘算,但更根本的原因是他们的支持者严重分裂、缺乏共识、无法并肩战斗。

  台湾青年群体诉求的多元化更为显着。从社会人口结构看,目前台湾 20-39 岁的青年人有 676万,占选民总数的 35%,可以说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但是这些台湾青年大多没有明确的政党认同,且政治态度非常不稳定。例如,在2016年大选时,台湾青年受政治和经济“安全”以及个人生存发展问题的影响,大多支持蔡英文。但是蔡英文并没有给他们更好的生活和更好的未来。所以,在2018年“九合一”选举中,很多青年选民用选票来教训民进党。这次“总统”选举,受香港问题等因素影响,一些年轻人又转向民进党,重新支持蔡英文。而且青年的政治诉求也非常多元。有的秉持“小确幸”价值观,有的则看重“同婚”议题。甚至是对于青年普遍关心的收入、就业和发展问题,其立场也有不同,有些认为应该积极投入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中,也有的受世界性的反体制浪潮的影响,诉求反全球化、反权威、反精英。所以,台湾青年虽然被视为一个群体,但是这个群体是高度碎片化的。

  四、互联网加剧了政治版图的裂解

  长期以来,台湾政治板块主要以蓝绿(或统“独”)来划分。过去台湾内部也存在阶级问题、贫富矛盾和其他一些议题,但一到“总统”选举,受政党的强力意识形态动员,阶级、贫富分化等议题往往让位于统“独”议题,蓝绿力量归位。2014年柯文哲的崛起,也主要是吸引处在蓝绿光谱中间的这部分选民,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台湾政治版图划分。虽然各界对蓝绿恶斗多有抱怨,但无可否认,蓝绿两党在台湾社会中扮演了社会主干的作用,能够对社会进行基本的整合。但是随着台湾政治版图的碎片化,蓝绿两党要整合台湾社会,难度急剧增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