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评专论:印度外交政策对区域经济合作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16-03-08 00:24:21  


  中评社北京3月8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印度不是太平洋国家,因此,印度无缘签署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印度能在南亚地区组建自由贸易区吗?答案是否定的。且不说印度与巴基斯坦长期怒目相向,仅从印度与尼泊尔、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之间的微妙关系来看,要想组建区域自由贸易区,印度恐怕要作出巨大的努力。现在印度国内经济整合面临极大的难题,如果组建南亚次大陆经济自由贸易区,那么,印度必须改变自己的基本的国策。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印度为代表的亚非拉国家倡导不结盟政策,极力避免在东西方阵营中选边站。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上,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不仅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而且更重要的是,把不结盟运动作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重要外交战略。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在处理外交事务方面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最大限度保护国家的利益。但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如果继续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或者,把不结盟运动推广到经济领域,不积极主动地建立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那么,印度在未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很可能会面临巨大的困难。

  世界经济一体化,不仅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各国根据本国的要素资源禀赋,选择自己的出口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但是,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虽然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减少贸易壁垒,千方百计地促进各国贸易关系发展。但是,由于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各国的产业结构也不相同,因此,在开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各国制定了非常多的关税贸易壁垒和非关税贸易保护措施。正因为如此,建立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区,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各国经贸关系发展,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些年来,由于西方国家把注意力集中在金融服务知识产权贸易领域,对传统的货物贸易缺乏兴趣,这就使得世界贸易组织在推动多边谈判的过程中步履维艰。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借助于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区协定,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强化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假如印度不尽快赶上历史的潮流,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那么,印度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障碍。

  可是,经济自由贸易区与印度传统上的不结盟政策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虽然不结盟政策主要体现在外交政治领域,但是,如果在政治上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那么,要想建立具有实质意义的自由贸易区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在印度与南亚次大陆的许多国家关系非常紧张,如果印度不改弦更张,尽快调整与南亚次大陆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关系,那么,印度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很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西方一些经济学家把印度看到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认为印度不仅拥有庞大的市场,而且拥有非常多的劳动力,只要印度充分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那么,印度就能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从经济学理论上来说,这样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印度面临的最大问题就在于,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矛盾越来越多,种族分歧不断加深,地方自治现象越来越严重。现在印度基础设施建设之所以步履蹒跚,就是因为地方各自为政,在土地私有化大前提下,投资者要想大规模建设基础设施,必须进行旷日持久的谈判。而印度在劳动力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制定的一系列法律规范,让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印度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完善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必须加快区域性经济整合,通过建设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区,扩大印度经济发展空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