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集散制造成为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关键一步

http://www.CRNTT.com   2014-12-01 09:18:23  


  中评社北京12月1日讯/集散制造,是指依托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云平台等技术手段,将社会上分散的个体制造资源、设计资源和个体需求有机对接起来,通过“集成—分散”模式,在确保成本控制和按时交付的同时,实现个性化定制。

  中国经济时报发表赛迪智库财经研究所张凯、秦海林文章表示,集散制造之所以被认为能够引发制造业甚至工业模式的重大变革,关键在于集散制造独具的众创、众需和众包相融合的特点。在集散制造模式下,产品设计可以由制造主体完成,也可以由独立第三方设计师完成,形成分散的设计资源。集散制造众创,是指依托云平台将分散的设计资源集成为云设计,从而将设计任务分散;集散制造众需,是指通过云平台把小众需求(个性化定制)集成为订单集合,把订单集合分解成小任务,进而匹配到分散的中小企业制造主体;集散制造众包,则意味着将分散的制造资源(中小企业)集成为企业集群,从而满足大量的制造任务。

  集散制造的优势

  文章称,与传统大规模生产相比,集散制造的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集散制造有利于实现产品创新。借助于新型制造技术,比如3D打印技术,产品设计师无需考虑其设计在现有制造条件下的可行性,从而极大促进了产品设计的多样化。通过与云计算技术相结合,分散多样的产品设计可通过云设计平台展示,只要能通过市场“生存检验”的产品设计,就会有相应的制造资源与之对接,从而突破传统制造的物理空间限制,大大降低产品创新的门槛。

  二是通过三次“集成—分散”,集散制造能将分散的设计资源、个体散户的需求和分散的制造资源(中小企业乃至个人)整合对接,缩短运输距离,降低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费用,达到全社会制造资源的优化及合理配置。

  三是通过将订单分解,中小企业可按订单进行生产,实现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从而规避商业风险,减少库存成本。

  四是与传统制造相比,由于缩短了运输距离,集散制造模式减少了运输耗能,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有所降低。

  集散制造的演化过程

  文章介绍,福特时代开启的大规模制造,对全球制造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依靠大规模生产来降低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方法,在过去几十年席卷全球。然而,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这种模式遭到了挑战。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智能制造和3D打印等高新技术不断演进,个性化定制成为一种潮流,传统的低成本、大规模制造已很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于是,“大规模定制”这一新的生产方式应运而生。

  “大规模定制”与“大规模制造”的差别在于,企业和用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主动权发生了变化。以前是“企业生产什么、用户接受什么”,现在则转向“用户需求什么、企业生产什么(个性化定制)”。“大规模定制”是通过产品结构和制造流程的重构,运用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柔性制造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把产品的定制生产问题全部或部分转化为批量生产,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速度,为单个客户或小批量多品种市场定制任意数量的产品。“大规模定制”解决了“大规模制造”无法实现的个性化定制难题。可以预见,未来制造业必将由集约式生产向分布式生产进行转变,制造主体将由大企业向分散的中小企业转变,集散制造也将成为突破制造业生产“规模效应”规律的关键一环。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