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养老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

http://www.CRNTT.com   2014-06-20 11:57:49  


 
  完善个人账户制度

  目前,部分地区坐实个人账户试点工作陷入困境,进退两难。2013年末,辽宁等13个坐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的省份共积累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4154亿元。与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超过3万亿元的规模相比,空账问题依然严重。是否坐实个人账户,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性问题,涉及基本制度的定型、资金的长期收支平衡、费率调整,关系到转轨成本和人口老龄化对基金收支以及财政投入压力在不同时期政府之间的责任分担问题。

  如果继续坐实个人账户,必须解决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问题和转轨成本如何弥补的问题。如果转向现收现付制,如何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时的基金支出的巨大压力,也将是一大难题。因此,要加紧研究如何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并慎重作出方向性选择。

  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

  针对目前城镇企业职工退休年龄偏低、老年抚养负担日益加重、养老保险基金难以承受越来越沉重的支付压力而不可持续的状况,应当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同时,为了稳妥推进退休年龄政策的调整,应当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方式。

  所谓渐进式延迟退休,是指将来制定有关延迟退休的政策将采取小步慢走的方式,逐步缓慢地延长退休年龄。假设退休年龄延长一岁需要经过两年时间,那么在政策实施之后的第一年只将退休年龄延长半岁,第二年再延长半岁,以此类推。同时,将设立缓冲期或准备期,在将来有关延迟退休的政策制定并公布之后,还将经过几年的准备才会正式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目的就是采取比较缓慢而稳妥的方式,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尽量减小退休政策调整对社会和有关人员所带来的影响,这是许多国家在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方面比较通行的做法。

  在调整退休年龄政策方面,应当把握以下几项原则: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不同需求和切身利益;二是要统筹兼顾,在制定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方面,应当综合考虑劳动力供需、教育水平、预期寿命、基金收支等多种因素,统筹协调处理各种关系;三是要有适当的弹性,制定有关延迟退休政策不宜搞“一刀切”,对于某些困难群体(如长期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符合提前退休政策规定的人员、高寒地区低寿人员等)的特殊情况,需要研究采取比较妥善的处理办法;四是要重视民意和引导社会舆论,鉴于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涉及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关政策调整十分敏感,在研究制定有关政策的过程中,要适时向社会公布政策导向,在有关政策和实施方案制定之后,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意见,同时要加强正确的舆论宣传和引导;五是设定适当的缓冲期或准备期,在有关政策制定并公布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如4~5年左右)的政策宣传和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以及实施方案,使临近退休的人员仍有机会在政策实施之前按原先的法定退休年龄退休,并使公众心理逐渐适应,再正式启动并逐步实施;六是要慎重决策,有关政策和实施方案应当经过反覆论证,力求制定的有关政策合理、周密、稳妥,以便顺利实施并保持平稳运行。

  适时适度降低单位缴纳养老保险费率

  多年来,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反映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率总体负担较重,特别是养老保险费率偏高,企业难以承受。从调查情况来看,社会保险费率偏高确实导致企业人工成本上升,加重了企业的财务负担,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存能力。因此,应当首先考虑在适当时机适度降低用人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减轻企业的人工成本负担,这样将有利于企业发展和促进就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明确提出要实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如果按照社会保障“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在“十二五”期末开始实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将为适度降低用人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提供有利的条件。经过测算分析,可以考虑在一定的条件前提下(如全国统筹等),在一定程度上适当降低单位养老保险费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