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互联网使国界变模糊……

http://www.CRNTT.com   2014-02-18 11:35:03  


 
  国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军事、战争密不可分。

  中国如此,世界其他地区莫不如是。中世纪欧洲的城堡就是大大小小的国。这时的欧洲谈不上国家概念,整个欧洲就是教廷在上,各个封建领主城邦组成的国。

  1648年的威斯特优利亚条约,被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是当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的转折点。它结束了欧洲各君主间的长期混战,划定了各国疆域且确认了它们的主权。

  但欧洲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仍处于“君主国家时代”,直到法国革命,美国学者R.R。帕尔默在1793年敏锐地指出,“国王之间的战争结束了;民族之间的战争开始了。”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美国政治学家迈克尔·罗金斯列举了主权国家形成的几个里程碑事件:

  卢卡·帕乔利发明会计学,使控制大规模的商业成为可能。马丁·路德发表95篇论文,新教革命使英国、瑞典等国脱离天主教廷成为世俗化的国家。当然还少不了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来临。

  大航海时代掀起了殖民浪潮,世界上许多不毛之地因为殖民扩张,被强行并入“文明世界”。根据美国学者亨廷顿的统计:1800年欧洲人或前欧洲的殖民地(在南美和北美)控制了地球表面土地的35%,1878年这一数字为67%,1914年为84%。

  这些数据无可争议地表明了殖民主义对现代国家形成的决定性作用。

  今天欧洲的版图由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来,一战后产生了奥地利、捷克和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新国家,这被看成欧洲民族国家最后形成的定音之锤。

  二战则为世界带来了几十位兄弟姐妹——亚非拉大多数民族国家的建立。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还牵扯了纷乱不清的意识形态色彩,成为各种热战冷战的战场。法国人口学家索维在1952年为这些国家起了一个著名的称号——第三世界。

  但国家确立了,世界变得更好了吗?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看法是否定的:“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使人感觉到世界大倒退的,大概莫过于限制人的行动自由和减少人的自由权利。一九一四年以前世界是属于所有人的。”

  国家是一个族群利益的共同体,民族以语言、习俗、文化为基石。在一个日益开放的世界里,原本相互隔绝的语言、习俗、文化早已走向融合,利益的交换和分享更是使国与国之间的屏障颓然瓦解。

  回顾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就是一部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冲突的历史,它以战争这种最激化的形式呈现。

  珍珠港事件之后,美日进入战争状态,美国西海岸11万日裔美国人被政府扣留,关进了集中营,在所有被囚禁的日裔美国人中,62%是美国公民。他们直到战争结束后才陆续解放。

  这些出生在美国、说地道的英语、打着棒球、喝着可乐的人,可能连他们祖辈使用的语言都已忘得一干二净。却因为他们留着日本人的血便要身陷囹圄。

  更令人费解的是,这些“日本人”参加美国军队(442团)在欧洲作战,他们战斗顽强,不畏牺牲,同样拍着胸脯说:我是美国人,我要为保卫美国而战。

  民族、语言、文化、国家,这些构成人类社会的元素,在这个故事里纠缠不清。他们是美国人还是日本人,他们说英语不会说日语,他们走上战场与日本的盟友为敌。

  在此,国家该如何区分?民族是以血缘还是语言文化为标准界定?谁能说得清?

  发生在奥地利犹太裔作家茨威格身上的故事同样离奇曲折,二战前,奥地利被德国兼并,为避免可能遭到的迫害,茨威格只得逃离祖国留居英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正准备和一位英国女士结婚,但就在结婚登记时,传来了战争爆发的消息。民政官当时就婉拒为他们登记,理由是从现在起英国和德国已是敌国。

  茨威格的祖国到底在哪?他是奥地利人、德国人还是犹太人?民族、国家的困惑犹如大山一样压垮了茨威格,战争爆发两年后,这位知名作家客死异乡,年仅60岁。

  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类似的故事多如牛毛。国就是这么残酷地存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但恰恰在这些故事中,能清晰感觉到国界模糊、民族融合的趋势。到了今天,民族、语言、生活方式、社会习俗这些区分彼此的元素更加模糊。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