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薛涌:哪国老百姓挣得多

http://www.CRNTT.com   2012-09-26 11:01:12  


事实上,在发达国家,“美国制造”虽然一度式微,“德国制造”、“日本制造”、“韩国制造”都没有被“中国制造”打垮。
  中评社北京9月25日讯/最近,《华尔街日报》发表一篇文章,称美国成了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著名的建筑机械公司Caterpillar在和加拿大分厂工会的谈判中,居然要求把工薪减去一半。工会抱怨:这等无理要求,甚至构不成讨价还价的起点。Caterpillar则指出:这里不行就只好把工厂迁到其他国家。不过,此次Caterpillar拿出来的候选地不是中国或墨西哥,而是隔着一条边界、近在咫尺的美国伊利诺斯州。那里的工价还不及加拿大的一半。

  这并非一个孤立现象,而代表着一个趋势。这一趋势,使我们重新检视长期以来形成的定见:美国的制造业正在死亡,企业不外包就没有生存的可能。事实上,最近美国的制造业有回迁的潜流。对此,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自然不能不加注意。

  制造业回流,其实在这次经济“大衰退”前就见端倪。当时油价猛涨,一些公司,特别是生产运输成本较高的大件产品的公司,干脆把海外工厂迁回。在美国本土设厂不仅节省了运费,而且离产品的销售地近,对市场反应灵敏,大大减少了后勤环节中的拖延、断供,多少弥补了工价过高的劣势。如果没有这次经济危机,油价肯定会更高,这一制造业回流趋势估计也会愈演愈烈。后来虽然经济危机把油价打下来了,但美元价值不停下跌,美国的劳工随着失业率的增高越来越能够接受低薪,甚至像联合汽车工会(The United Auto Workers)等等势力很大的工会组织,在减薪谈判的中立场都日益灵活。房价的下跌也抑制甚至降低了生活费用,确实使低薪变得可以承受。这样,美国的工薪在国际市场上就越来越有竞争力了。

  当然,工薪只是劳动力成本的一个因素。技术的进步,生产组织的改善,都大大提高了每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使企业可以通过精简用工量在高薪水平上降低劳动力成本。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2011年美国制造业的单位产值中所含的劳动力成本比十年前降低了13%。与此同时,德国增加了2.3%,加拿大增加了18%,韩国增加了15%。这当然受各国货币价值之起伏的影响。不过,这一来一去,仅美加之间在劳动力成本上的消长幅度就高达30%以上。比起欧洲和东亚来,则美国又有一个优势,即地价很便宜。像汽车、机械制造这样占地大的产业,在美国更容易降低成本。所以,不仅美国制造业回流,欧洲和日韩等许多制造业公司,也纷纷到美国来设厂。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