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到底谁是谁的老师

http://www.CRNTT.com   2010-04-17 10:48:14  


十七世纪开始,孔子的道德哲学、老子的治国思想、中国的悠久历史、汉语的普世意义等,进入西方人的生活。
  中评社北京4月17日讯/现代西方文明的形成过程中,中华文明功不可没,也可以说中华文明是现代西方文明形成的主要思想源泉,中国先是西方的老师,后是西方的学生。 中华文明在西方的传播及流行在历史上称为“中学西渐”也称做“中国潮”,主要指17-18世纪间流行于西方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种崇拜中国、学习中国的思潮。 

  这种热潮开始于1650年前后,结束于1750年前后。孔子的道德哲学、老子的治国思想、中国的悠久历史、汉语的普世意义,中国的瓷器、丝织品、茶叶、漆器,中国工艺的装饰风格、园林艺术、诗与戏剧,一时都进入西方人的生活,成为他们谈论的话题、模仿的对象与创造的灵感, 1600年1649年欧洲每年就要出现30-50部包含中国的著作,1700-1709年共出版了599部有关中国国的著作。 

  中华文明西传的具体过程又可以分为启蒙运动前期和启蒙运动时期两个阶段。启蒙运动前期主要是介绍传播阶段,而在启蒙运动时期则是西方思想家直接利用中华文明对中世纪文明宣战,这一时期的思想奠定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基础,现在笔者就挂一漏万的将中华文明向西传播的历史做一个简略的归纳。 

  1275年,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并在元政府任职。他在华二十余年,回国后大力宣传中国文明,激起了强烈反响,从此西方人知道了在东方存在了一个强盛繁荣的中国,这也拉开了中华文明向西方传播的序幕。 

  1582年(明万历十年),传教士意大利人利玛窦(Matteo Ricci)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活了二十七年,他认为《四书》、《五经》是为着国家未来的美好和发展而集道德教诫之大成,《四书》“是着眼于个人、家庭、及整个国家的道德行为,而在人类理性的光芒下对正当的道德活动加以指导”,是所有想要成为学者的人必须背熟的书”。基于这种认识,他于1598年完成了用拉丁文注释《四书》的工作,并且用拉丁文翻译过去,寄回本国,1687年在此书法国巴黎出版,其后有西文的《论语》在西方流传,“国人读而悦之,知中国古书,能识真源。” 他1610年去世,留下了一本《出访中国记》,称誉中国人勤奋,“几无游手好闲之徒”,《利玛窦日记》第一次向欧洲全面介绍了中国的道德和宗教思想;欧洲人也是第一次从此书中知道中国圣人——孔子和中国文化的精粹——儒家经典。 

  1584年(万历十二年)西班牙教士冈萨雷斯.德.门多萨(Gonzales de Mendoza) 出版了西班牙文《中华大帝国风物史》,对中国的介绍较丰富,其中提到中国法律不仅用于惩治犯罪,而且用于奖赏善举,认为欧洲法律只讲惩罚犯罪是片面的、不正确的,而中国的法律则不仅“惩非”,而且“赏善”,对中国政治制度表示钦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