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国际空间问题复杂 到底要做什么?

http://www.CRNTT.com   2009-01-10 00:29:59  


马英九“外交休兵”的主张引发两岸学者深入讨论
  中评社香港1月9日电/《中国评论》月刊一月号刊载了(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山学术研究所教授蔡逸儒的文章“台湾的国际活动空间与两岸外交休兵”,作者对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许世铨月前在《中国评论》月刊所撰“两岸关系中的台湾‘国际空间’问题”一文,提出自己的观点。文章内容如下:

  许世铨文章权威、全面

  中共重要智库,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前所长、现任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许世铨在9月号中国评论发表专文,讨论两岸关系中的台湾国际空间问题。由于许副会长长年涉猎两岸问题,主持对台研究智库,参与内部会议及中美二轨对话,其文章内容不但具有深度,还有相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所以在世界各地引起广泛注意与回响。我们可以合理认为,这是截至目前为止,中国大陆方面最为权威,而且是全面的解释,将来恐怕不无变成中共对台外交休兵政策依据的可能。

  许副会长文章中牵涉到几个原则和具体的作法。首先,一中原则当然是一切的根本,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确保,北京不会同意容忍一中一台、台湾独立或两个中国自无庸赘言;其次,则是区别对待,对于不同性质的问题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不能有包裹处理的不切实际想法,也就是个案处理原则;第三,则是平等协商、善意沟通、积累共识、务实进取的游戏规则。对许多主张国家统一的人来说,只要一中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容合情合理,并未强人所难。

  诚如许副会长所言,两岸外交休兵知易行难,国际空间问题更是复杂,而且其意涵也必须进一步加以厘清。其中有相对较为简单的冻结邦交国数量问题,也有一般国际组织的参与,还有更复杂的联合国或其周边组织、区域性的经济、安全对话组织等等,比如说国际货币基金、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国际性非营利组织、国际妇女组织、国际刑警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卫生组织、甚至连台湾非常想要参加的东协十加三组织等等。每个不同的机构、组织的属性,台湾可用何种方式、名义参与,可能都得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个案处理的可能性远大于通案包裹处理的可能。 

  当然,大家知道,中国大陆内部对于这个问题一向或有鹰派、鸽派的争议,许副会长态度一向明确,但这也并不是对错或立场的问题,而是观察角度的不同。温和派态度较为包容,强硬派则是寸土不让。两者同样顾虑的一是国际社会可能会误会——中共开始愿意接受、或容忍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甚至台湾独立;二是北京的善意可能形成不可逆转的结果,由于台湾政权轮替将成常态,日后再度执政的民进党可能利用既成事实,做为台独张本。这确实是个顾虑,要如何解决这个两难困境,看来仍然需要更高的战略思维。

  坦白的说,许副会长的文章与研究两岸关系学者瞭解的内容基本相去不远。中共既无意主动夺取台湾的邦交国,也不想再从事无谓的凯子外交,在经济上遭人予取予求;同时大陆也理解,一定的邦交国数量对台湾或马英九政府有其政治上的重要意义,因此大陆也曾一再公开或私下对台北表示,希望两岸事先能够有所磋商,不搞突击,培养互信,北京也不愿意再无谓的刺激台湾民意。不过由许先生的文章内容看来,若只从台北自利的角度观察,所谓的由第三方提出改变邦交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这会让台北担心自己处于一个相对不利或不确定的位置,不定时炸弹仍有随时爆发的可能,但要冻结又有实务上的困难。困境难解。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