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国际空间问题复杂 到底要做什么?

http://www.CRNTT.com   2009-01-10 00:29:59  


 
  两岸应达成制度性安排

  写到这里,笔者还想再谈一下美国学者李侃如、陆士达、何汉里、兰普敦等人所提过的中程协议。其中一种是原始型的中程协议,含有统一的愿景,是单数的;另外则是彼等后来所提出改良型的中程协议,是开放式、复数的,没有统一的愿景存在。李登辉及民进党不接受原始型的中程协议,但却可以接受改良式的中程协议;大陆方面对于前者似乎并未正式表态,但却反对后者没有统一愿景的中程协议。笔者判断,马英九的两岸暂行架构主张或许和美国学者所提的中程协议有一定的关联性,至于其中有无终极统一的愿景,则还有待马英九的进一步澄清。

  进一步言,从两岸外交休兵或拓展台湾国际空间出发,两岸确实更应透过某种形式,将双边关系稳定下来。而这种某种形式的安排主要是透过机制性的安排及国际的见证,以确保两岸不会因为误解与误判发生战争。这种安排可以是和平协议,也可以是中程协议。但笔者好奇的是,不管最后是以和平架构或中程协议名之,其与中共所主张的和平协议之间的关系如何,两者是否本来就是一件事情?或是应该一分为二,分别对待?而和平协议与结束敌对状态之间的先后顺序,以及如何达成此一目标似乎也还未见到具体看法及做法。这些都有待未来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同样的,笔者发现,中国大陆方面对于和平协议似乎也还在摸索状态,不太瞭解台湾方面当前态度,不能确定台湾方面是要先处理信心机制问题,还是直接往和平协议方向发展?不理解台湾是要先处理军事威胁问题,还是外交休兵问题,或是两者同时处理?中共似乎对于和平协议与和平架构之间的差异,或先后顺序仍然有不同看法。根据理解,北京当前仍在构思、研究相关问题,其主要内容显然并未成形,但目前主要重点似乎集中在两岸和平发展的内涵、架构、重点、框架,各自、共同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有哪些风险、阻碍,如何因应化解,以达成开创两岸和平发展的新契机。

  先易后难 共同研究

  笔者认为,两岸双方对于当前两岸关系的发展,都应该抱持冷静理性、务实渐进、分阶段处理、由易而难、先经济后政治的态度和立场。在原则方面,简单的说,两岸都应该把握非战原则,善意原则、互信原则、渐进原则、对等原则,主权共用、治权分立原则,法制(治)原则、查证原则等等。这和许副会长的观点应该一致。当然,由台湾的角度出发,除了主张两岸外交休兵,要求扩大国际参与之外,台湾也可以适时、主动再进一步鼓吹和平协议的构想,以争取国际社会和国际舆论的支持。但台北要小心,一方面不要增加美、日的猜忌与破坏,另一方面也不要给人民太多、太高,不切实际的期望。

  最后,笔者希望强调的是,大陆有大陆的坚持,台北有台北的立场,美国有美国的考虑。对内,两岸其实都有客观的需要,为了自己、为了两岸,尽快达成外交休兵的共识;对外,国际间虽然乐见两岸关系的改善,对于两岸外交休兵并无不可,或也希望台湾能够拓展一些国际活动空间。但彼等仍是出于自利,或区域安全与稳定的考虑,如果两岸关系发展方向和速度一旦不合彼等利益,干扰掣肘并非毫无可能。如何克服困难与猜忌,尽快就两岸外交休兵达成共识或为当务之急,许副会长的有关主张如何处理有待进一步研究,时机稍纵即逝,两岸当局不可不慎。

  对此,笔者再次建议,或许两岸双方可以委托有兴趣与能力参与二轨对话的两岸学者,分门别类、从事共同课题研究,或不失为可行之道;另外,还记得过去国台办高级官员所说,即使两岸有意外交休兵,但由于这是国家主权的自我设限,双方只能有些默契,但不能达成或签署正式协议。也就是只能做不能说,而且还必须先从简单,不涉及主权象征意义的议题和组织开始做起,或许这也是一个思考方向。至于国台办主任王毅最近所说,两岸应该“共同努力、创造条件、搁置争议、相互协商”,话中有话,更是值得大家思考。

  回顾过去的几个月里,两岸双方都展现了极大的善意、容忍、自制与理性,有关各方不但努力培养互信,也在为未来关系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中、美、台三边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但零和的外交斗争仍是一个隐忧。马英九或许已经成功的让大家相信,台湾确实有意以谈判代替对抗,合作取代互耗,台湾不会是个麻烦制造者。既然中国大陆方面主张和平发展两岸关系,既然北京强调要抓住改善两岸关系的战略机遇,既然两岸共识是先易后难,我们期望两岸当局都能以更高的战略视野,更新的思为与作法,以及更大的急迫感来面对、处理、回应此一问题,这才是上上之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