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评智库:中美博弈的经济学逻辑

http://www.CRNTT.com   2023-01-27 00:04:22  


 
  四、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产业链重构——从政治逻辑到经济逻辑

  (一)美国产业政策和半导体的重新布局

  美国促进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目的是减缓中国的技术进步。美国政府对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应该围绕四个主要目标:促进技术进步、保证半导体供应的安全、保持对瓶颈的控制以及减缓中国的技术进步。关于这些主题的主要建议包括:首先,要促进技术进步,投资于劳动力发展,改革签证发放制度,确保世界领先的芯片专家可以在美国工作,将新资金集中在技术开发和原型设计上。其次,保证供应的弹性和完整性,投资于识别半导体安全漏洞的技术,在美国政府中建立更多的半导体专业知识,减轻供应链对对手的依赖,使制造基地多样化。第三,要保持对关键技术的控制,优先考虑围绕瓶颈的研发支持,与盟友一起深化对制造设备包括零部件的出口管制。最后,要与盟友合作,以保持美国对抗中国的技术优势,向中国提供限制芯片补贴计划的协议,通过对外投资控制限制外资进入中国芯片产业,加强对瓶颈技术的出口管制,通过出口管制和制裁解决中国芯片补贴问题。⑧

  除了在技术创新和技术管制方面,在半导体制造业以及供应链方面是美国下一步发力重点。产业政策的历史表明,政府可以在支持劳动力发展以及资助研发和原型设计方面发挥生产性作用。此外,政府在应对该行业制造和组装能力过度集中在中国及周边地区所带来的安全挑战方面发挥着明确的作用,一旦发生地缘政治危机,这将带来严重的中断风险。然而,首先,美国政府必须深化其在该行业的专业知识,以确保政策制定者瞭解支撑半导体行业并产生美国繁荣和安全所依赖的计算能力的复杂供应链。

  技术管制是美国对华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前往中国进行投资的美资审查,其目的是防止中国获得先进的半导体技术。在俄乌冲突背景下,中美竞争已经具有全球性,美国希望藉着俄乌冲突的机会将欧洲绑上对华竞争的战车,这一目的已经从马德里北约峰会中显露无遗。冯德莱恩在其国情咨文中也指出了欧盟方面有计划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涉及经济科技等方面。因此美欧协同的趋势值得警惕。

  (二)美国以微芯片为由头,裹挟台湾才是用心所在

  台湾在微芯片行业的主导地位一直是美在亚太地区的经济保障,但受到台海局势的严峻挑战。当前台湾制造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微芯片,这些微芯片几乎用于所有电子物件,世界大约92%的先进微芯片都是在这个岛上的少数工厂生产的。⑨如果两岸统一,对美芯片供应或产生不确定性:美担忧微芯片工厂最终被中国控制,或者它们在冲突中被毁。无论哪种方式,对美来说,都相当于一场全球芯片供应链的重构。美担忧中国可能限制美及其盟国获得先进芯片,从而大大削弱美国的技术、经济和军事优势。但如果芯片工厂遭受破坏,对于西方世界的产业链就相当于经历一场严重经济危机。

  如果中美直接发生冲突,美最为关切的议题之一就是台湾微芯片的生产停滞将不仅仅是放缓或瓶颈,而是意味着全球近三分之二的依赖它的行业的供应突然完全停止。面对这样一种考量,美国会两党都在酝酿做出措施推进美台防务合作。很多美专家认为台湾在微芯片制造领域近乎垄断,在这些技术专家看来,中美之间的台湾问题本质上仍然是一个供应链问题,因此摆脱这种潜在灾难的最佳方法是扩大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地方的生产,两党一致通过的《芯片与科学法案》将资助价值 530 亿美元的项目,其目标明确是“发展对美国竞争力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半导体的国内制造”。但是完成工厂建设的时间成本高,美国协助提升台湾的防御能力对美国来说则具有更为低廉的成本,且具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

  “印太”地区是中美战略竞争的主要地带,美视海洋为两国影响力竞争的关键领域,包括东海、南海、台海。QUAD与AUKUS重点关注中国在台海地区的政策和行动。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