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全球治理大变局中金融外交软实力

http://www.CRNTT.com   2022-08-17 00:11:14  


 
  金融外交是软实力博弈的下一个制高点。中国国际关系学者的典型观点认为,中国无论是在国内层面还是国际层面 ,制度设计和建构都是传统弱项,传统中国文化更多依靠非正式的道德规范和规则习俗来维持文明系统的运转,而非正式的规则和制度化规范。伴随着当今不断融入国际社会、学习国际规则,中国开始积累运作国际制度的基本经验。为了满足中国从贸易崛起向金融崛起过渡的国际制度需要,中国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角色,开始从以往的韬光养晦转变为更加积极进取的发展态势。

  中国不断向国际金融机构输送高级职员展现金融外交软实力。除份额权改革外 ,中国积极推动金融类国际组织人事权改革。继林毅夫担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后,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也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位中国籍副总裁,这是中国在国际金融机构争取人事权所获重大突破。大量中国籍人士任职国际金融机构,特别是高级别官员有助于引入中国价值观,从而隐性地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话语权和外交软实力。③

  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突破口和抓手亟需转型升级

  货币的生产与调控是央行在干的事情,当然有其它的外围机构配合,像商行。譬如货币的流动与配置,就是我们说的投融资,有形形色色的金融机构在促成和参与。④

  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是扩大治理主体参与全球治理中稳定金融资产的重要途径。我国集体诉讼制度不完善,一旦中资企业在对外投资中遭受利益损失,投资者无法有效维权。由政府协调获得赔偿作为传统外交途径已经捉襟见肘,在一带一路与双循环格局下维护中资企业权益,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投资者维权制度,并完善中小企业集体诉讼制度,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根据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的统计,相对于海外成熟资本市场,中国投资者以结构性散户居多,结构性散户在中国对外投资者中的比例占到95%,交易量则超过总交易量的80%。而美国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就开启了“去散户化”进程,壮大了美国以养老基金、证券投资基金为主的一系列投资主体,使得日益成熟的美国金融市场成为了掷地有声的政治力量,从而也在国际舞台上参与全球治理获得了重大话语权。

  2021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文,决定将境内企业向境外投放资金的宏观审慎系数从0.3上调到0.5,使得中资企业在境外放款的空间扩大,有利于中资企业跨境投资的资金需求,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流通,同时也推动跨境资金实现双向流动、均衡流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