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文化台独特征、实质及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20-01-31 00:07:28  


 
  综而观之,不论是文化领域“台独”主张的宣扬,还是在文化领域推行为分裂主义路线服务的政策,从意识形式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的程度与方式来看,从各个方面相关因素的考察及评估,影响最大且危害最烈的是历史教育方面的“去中国化”,歪曲台湾历史,贬损中国历史,割裂台湾与中国的历史联系,宣扬亲日情结。在2004年底的“立委”选战中,陈水扁宣称“‘本国史’就是台湾史,中国是外国,要先认识台湾史,再谈外国史”;他还提出,要解决所谓“国家认同”问题,台湾教育需要大改革。不难看出,陈水扁当局在教育文化领域推行的政策是藉“本土化”之名行“文化台独”之实,企图通过篡改历史兜售“台独史观”,进而塑造“台独国民”,以达成“台湾独立”的政治目的。而这一切以教科书形式进入中小学,以政权力量将“台独史观”通过文化教育强制灌输给台湾青少年,其影响之广泛,危害之深远,应予高度的重视及有力的遏制。

  此外,在陈水扁主政时期,当局主管部门利用“国家考试”推行“文化台独”政策,妄图改变公务员的文化认同。主要做法有:

  1、考试命题范围的“去中国化”。建制台湾史地题库,各项“国家考试”中逐步提高有关台湾史地的命题比例;以“台湾近代史”取代“中国近代史”;将应试科目“国文”试题题型修正为“作文、公文与测验”或“作文与测验”,将应试科目名称有“中国”者,一律修改为“本国”;名称有“中西”或“中外”者,一律修改为“世界”。

  2、提高闽南话命题比例。中文阅读测验选择本土作家的作品作为闽南话考题;公务员考试中采用闽南话命题;“国文科”考试使用何种语文不作规定,企图以闽南话逐渐取代现行“国语”进入考试。

  三、2016年以来民进党推行“文化台独”政策的相关作为

  2016年民进党再次上台执政之后迫不及待地推行“文化台独”政策,主要体现于“一破一立”两个方面:“一破”即废止马英九主政时期的“微调课纲”;“一立”即推出“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纲”。

  2016年4月29日,台湾“立法院”表决通过民进党“立委”提出的“要求教育部撤销微调课纲”提案,“教育部长”就任第二天(5月21日)即迫不及待地宣布,将以行政命令废止“103年微调课纲”;所谓的“103微调课纲”,是指2014年2月10日通过的“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纲要”国文、历史、地理、公民与社会课程纲要,课纲微调事件源于马英九政府着手调整高中课纲中的部分用语,修改李登辉、陈水扁主政时期渗透于课纲的“去中国化”和歌颂日本殖民统治的错误史观。譬如,把“中国”改为“中国大陆”;把“日本统治”改为“日本殖民统治”;“接收台湾”改为“光复台湾”;把“日本帝国大东亚共荣圈的构想”改为“日本帝国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构想”;对慰安妇的描述增加“被迫”两字等17处重大争议。这项在历史教育的拨乱反正工作遭到“台独”势力强烈攻击,民进党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学生以“马英九政府未公布微调课纲会议的发言纪录及成员名单,进行黑箱作业”为由发起“反课纲运动”。2015年7月下旬,部分根本未能厘清新旧课纲差别的学生聚集并冲击“教育部”,使台湾社会再度陷入纷争之中,迫使当局改为新旧课纲并行。由此可见,部分台湾青年在历史事实上的是非不分、在国家民族认同上的思想混乱,着实令人痛心,同时显现“文化台独”的流毒之深、危害之巨。2016年5月31日,台湾“行政院”公报宣布“教育部”的废止令,公报指出,2016学年度将恢复以往课纲版本,其中“地理”及“公民与社会”课程纲要回到2008年1月24日公告版本,“历史”课程纲要回到2011年5月27日公告版本,“国文”课程纲要回到2011年7月14日公告版本。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